第796章 制度重塑谁来定规则(1 / 2)

加入书签

七月的潇湘,烈日炙烤,湿热难耐。

省政府会议中心的多功能厅内却是冷气充足,光影肃然。

“潇湘省组织制度改革务虚会”

,这是一场并不寻常的会议。

按照常规,这类制度研讨,最多也就是组织部牵头,党委办配合,做做报告,谈谈经验,最后草草总结。

可这一次不一样。

出会议邀请的,是潇湘省委主要领导赵建国和省长李一凡。

与会的,不只是省委组织部、纪委监委、人社厅、宣传部等核心系统干部,还包括来自人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制度设计学者,甚至还有三家智库机构人员出席。

在一旁引侧目最多的,是凡星智库的专席。

——那是一个由年轻面孔组成的队伍,女领队正是李晓薇。

此刻她一身浅蓝色西装裙,落座在智库区c位,手中翻着印有“制度实验体系初稿”

的文件册。

这是潇湘省第一次正式邀请一家本地民营背景的智库,参与制度建构顶层设计。

也是她第一次,以“非官方身份”

,站在权力制度构建的核心圈。

会场前排,赵建国面无表情地扫过全场:“今天不是来听谁歌功颂德的。”

“潇湘要往前走,制度必须先迈出。”

“干部制度改革,组织部不是唯一的制定者,纪委不是唯一的把关者,群众和社会,也应该成为监督者。”

“今天的话题只有一个——未来,谁来决定官员的升迁?”

一瞬间,现场气氛微变。

不少坐在组织系统的干部心中一凛。

这句话的分量,意味着旧有的封闭系统,正在逐步被新逻辑瓦解。

李一凡站起身,走到言台前。

他没有稿子。

“潇湘想要变强,不是靠资源,靠的是人。”

“干部,就是制度的骨架。”

“可我们今天的骨架,出了很多问题——能干的升不上去,拍马屁的走得快;干实事的被埋没,编材料的拿高分。”

“我们要反过来——让制度保护真干的人,让透明吓退装样的人。”

“所以这一次,我们要尝试做一件全国都没做过的事:建立一个跨部门、跨组织、跨行业的‘共同评价体系’。”

“让数据说话,让群体说话,让系统说话。”

言结束,几乎无人鼓掌,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变革的前奏。

而真正的碰撞,从分组讨论开始。

会议现场被分为四个圆桌工作组:

1t组织组:由省委组织部、各市组织部长组成,代表传统权力系统。

2t学术组:高校学者、研究员代表。

3t智库组:以凡星智库为主,辅助外部智库与第三方机构。

4t执行组:由纪委、政务数据局、改委等构成。

凡星智库所在的小组,第一个提出了核心建议:

“建议试点建立潇湘‘干部积分银行’制度。”

“由ai平台结合群体评价、信访指数、项目绩效、工作量等内容,形成一套可持续、可追溯的动态积分系统。”

“每一位县处级干部的积分流动、评分轨迹、职务推荐等都应公开在省级内部网。”

“以此替代部分定性评价机制。”

这套建议一出,立即引争议。

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率先提出质疑:“积分评价会不会导致‘刷分’行为?会不会把治理异化成数据游戏?”

清华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宋教授摇头回应:“组织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排他性。

如果一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