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光影造梦者(1 / 2)

加入书签

星城市文创产业园的清晨,被一束金色的光线唤醒。

建筑群外墙刷着大面积的灰与红,风格极具工业复古感,中间那幢五层楼的白色建筑外墙,挂着“凡星影业星城基地”

的巨大招牌。

李一凡站在楼顶,俯瞰整个园区。

他的目光,不仅落在这片土地上,更落在它未来即将孕育出的文化浪潮里。

这不是他第一次为文化产业下注,但这一次不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不仅带来了票房、资本和口碑的“三连爆”

,更让全国第一次开始严肃地讨论:我们是否真的有能力构建一整套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电影工业体系?

——他想让星城成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楼下会议室中,凡星影业的高层团队正在等待。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只谈一件事。”

李一凡走进会议室,言简意赅。

“用两年时间,打造出国内第一条拥有全流程原创动画工业体系的本土基地。”

会议室一阵轻微的骚动。

“从剧本孵化、角色美术设定、3d建模、动作捕捉、配音、配乐、到行和海外同步落地——我们要自己干完所有环节。”

“这不是拍一部片子,而是搭一套系统。”

“如果做成,星城市将成为中国动画的心脏地带。”

赵灵举手:“李书记,如果我们要走全流程,就必须解决三个难点——技术、人才、内容储备。”

李一凡点头:“说得好。

我们逐一解决。”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

1技术国产化

2青年人才池

3东方叙事法则

“第一,技术问题——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国外的引擎和渲染平台。”

“我已与潇湘理工大学牵头筹建‘动漫影像渲染研究中心’,同步引入华南某科技实验室在ai驱动建模、实时渲染等技术上的预研成果。”

“政府专项资金2亿,凡星投资同步配套15亿。

目标:一年内完成版国产渲染中间件系统的研测试。”

技术组组长当即点头,表示已安排对接开团队。

“第二,青年人才池。”

“我们不是要做传统意义上的院线动画,我们要培养新一代具备创意力与执行力的全流程动画人。”

“凡星传媒将联合全国15所重点艺术类高校,设立‘东方神话动画班’,每年定向招收15o人,直接在星城实训、编制、项目上岗。”

“最关键的,是把现实产业带进他们的成长路径,而不是让他们幻想电影节获奖。”

赵灵再次点头:“我们还可以联动微博、b站,设置‘新神话故事创作大赛’,将草根创意纳入选拔池。”

“很好。”

李一凡点头,“但第三点才是核心——我们讲什么样的故事。”

他在白板下方加粗三个字:

“东方叙事”

“哪吒不是主角,他是入口。”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完整的东方神话世界观。

夸父、女娲、后羿、刑天、鲲鹏、精卫——每一个角色都不是神,是人性化的‘投影’。”

“比如,夸父为什么逐日?因为他失败;精卫为什么填海?因为她被背叛。”

“我们不能让他们只活在古书里,要让他们变成能走上银幕、有情感、有缺点、有力量的角色。”

几个小时的会议后,所有人带着任务表散去。

李一凡独自回到办公室,翻出了一份厚厚的资料包。

这是五年前他重生后就开始积累的“东方叙事人物体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