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五年回望 一场无声的反渗透战争(1 / 2)

加入书签

2o19年5月,香江湾区,凡星情报指挥中心。

灯光柔和而冷静,巨大的电子地图投射在指挥墙上,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节点、路径和代码,每一个都是现实世界里的一段影子。

李一凡站在主席位后,手中捧着一杯刚泡好的碧螺春,目光平静。

他身后,李晓薇、李明杰、星盾系统总工程师魏允智、凡星传媒战略部负责人林墨、舆情分析小组组长赵灵,悉数在列。

会议主题只有六个字——“香江战略复盘”

这是李一凡五年前亲手布下的第一张级网,今日,他要亲自检查这张网是否如预期般收紧,又是否还能更进一步,成为守护香江社会稳定、民心导向和舆论安全的终极屏障。

?

一、重温:2o14年布局起手

李一凡缓缓开口:“五年前的今天,2o14年5月,我向你们下达第一道指令:全面布局香江。”

“彼时我们尚未设立镜像系统,也未有青流社,更没有星盾2o方案。

我们仅仅有的,是一个清晰的判断——极端势力正在预谋一次跨国联动的结构性颠覆行动,而香江,就是他们选定的爆点。”

李明杰接过话茬:“当时你让我用凡星投资身份在香江收购一批本地老牌媒体,那时外界还以为我们只是为了资本扩张。”

“不是资本扩张,是议题防线的布设。”

李一凡声音低沉却清晰,“我始终认为,社会冲突真正的,不在街头,而在观点。”

“观点被攻陷,街头才会沦陷。”

“所以我们必须先控话语,再稳认知,最后才能固底层。”

?

二、回顾核心战役:三次关键应对

屏幕切换,林墨按下按钮,分别出现三段时间轴:

?2o15年1o月:西港大学学潮试点事件

?2o16年7月:香江青协“道义论坛”

渗透事件

?2o17年4月:t计划全面收网行动

李晓薇补充说明:“三次事件的共同点在于,境外势力借由教育系统、社群组织和网络平台同步力,目标并非某一政策,而是试图建立一套‘平行叙事系统’。”

“平行叙事”

——这是李一凡最为忌惮的概念。

“他们不需要说服所有人,只需要说服一部分人相信真相可以分裂。”

屏幕上的视频回放中,一名青年手持扩音器在校园内高喊“自由的声音不能被吞没”

,背景里隐约能见到几面并不属于香江的旗帜。

“但那次,我们赢了。”

李晓薇看向李一凡,“镜像系统锁定主控账号,凡星传媒通过算法手段在48小时内反导主流舆论,将其压缩在特定回音室内,未能引线下扩散。”

“之后我们启动了‘话语阵地再构’计划。”

赵灵补充,“在年轻人常用的短视频、播客平台开设针对性内容模块,比如‘城市ta1k’、‘你说我播’系列节目,参与用户月活过18o万。”

?

三、数据为证:掌控力指标全面提升

魏允智点击操作台,香江社会信任指数图表弹出。

“从2o15年到2o19年,以下数据具有显着意义:

?青年对本地治理信任度从41提升至682;

?对外社交平台负面香江话题比重下降537;

?本地网络平台舆情主导力占比由22提升至68;

?新增‘中性—理性—温和’认知标签覆盖群体突破千万。”

“这意味着,我们在这五年里,从无到有搭建出一整套认知防火墙。”

魏允智总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