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京冬公布白皮书(1 / 2)

加入书签

9月中旬,四九城迎来一场冷雨。

而在京冬总部,一场低调却意义重大的董事会会议刚刚结束。

几个小时后,一份题为《京东2o2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透明白皮书(试行版)》的文件,被正式上传至官网、并通过多家财经媒体同步布。

这份白皮书系统披露了过去三年间京东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捐赠流向、项目成效与第三方审计数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全新板块——京冬“校友捐赠机制探索”

试点计划,明确提出将从清华、人大等几所高校开始,通过“定向捐赠+第三方评估+教育基金监督”

的制度化模型,尝试建立“稳定、可追踪”

的企业回馈通道。

这份白皮书一经布,瞬间登上微博热搜。

【京冬回应捐赠争议】【白皮书制度试点】【企业捐赠的正确方式】等话题接连爆了上来,点赞、转与评论呈现裂变式增长。

李晓薇紧盯着各项数据变化,第一时间指示凡星传媒旗下的运营团队进行“话题引导”

“主打关键词是‘信任机制’、‘制度回应’,不能再用过去那种煽情风格,要走专业、冷静、有力量。”

与此同时,李一凡正在星城市委会议室召开闭门研讨会。

与会的不再只是潇湘省级干部,而是来自四九城的三支队伍——国家改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国务院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局,以及财政部直属的政策机制实验处。

领队的,是李一凡的“老熟人”

,改委主任林建国亲自推荐的一位副司长——曹景文。

“我们这次下来,不只是看你们这套企业公益机制能不能用。”

曹景文话锋直入,“更重要的,是想看看——这种试点机制能不能从星城这座新型城市,推到大夏更多区域。”

李一凡不动声色地一笑:“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他亲自拿出准备好的几份材料,清晰列出:

1星城市试点流程:从公众捐赠争议,到制度回应机制建立,再到媒体传播配合,形成制度闭环;

2政企双向协调机制:以市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第三方机构参与,推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

的协同治理模式;

3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模板:不仅包括制度文本、流程图,还包括配套考核指标与激励政策建议,尤其适用于“产业型城市”

这三份材料让调研组颇为震动。

“你们准备得太细了。”

曹景文不由自主地点评。

“我们不是准备,是已经在做。”

李一凡淡淡一笑,“京东这次主动公布白皮书,就是试点成功后的一个信号。”

他顿了顿,又道:

“企业不是怕捐钱,是怕捐错。

制度不是限制企业回馈,而是保护他们的善意不被误解。”

会议结束后,调研组成员当场表态,将会尽快向国务院政策协调小组提交一份专题报告,建议将“星城公益行为制度机制”

作为“2o28年度全国公共治理机制改革试点”

的一项重点预选议题。

而就在当晚,“大夏日报”

旗下政经评论栏目也刊出一篇重磅长文——《从京东白皮书看企业善意的制度通道》。

文章写道:

“京冬的制度探索,固然得益于企业自律与公众期待,但更得益于一个城市的制度设计勇气。

星城市正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标准化的策源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还在犹豫是否披露公益项目的几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