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力压群省正式落地(1 / 2)

加入书签

2o17年5月下旬,四九城。

中编办第五会议室内,气氛极为微妙。

这是一次“国家城市治理标准研究院设址协调会”

,由大夏中编办牵头,联合中央政策研究室、政务院办公厅、国家标准委三方组成临时协调组,邀请包括潇湘、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五省代表参会。

会议尚未开始,会场外已有隐约风声传出:

“制度创新虽然起源星城,但若要真正全国推行,是否应该落地更有开放性与技术积累的地区?”

“广东、江苏的城市治理信息化基础更扎实,承载国家级研究院更有条件。”

此言显然剑指潇湘。

许世华端坐主位,面无表情。

他是此次协调会议的主持者,同时也是李一凡制度路线的坚定支持者。

会议一开始,江苏代表言最为激进:

“我们认为,研究院不应一地独享成果,江苏早在2o14年便完成市级平台治理框架,且拥有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协同机制,有能力快推广国家标准。”

广东紧随其后,代表则带来一份厚厚的《粤港澳城市治理数字化体系蓝皮书》:

“如果目标是国家级输出,广东具备连接境内外资源、对接国际标准的天然优势。”

潇湘代表刚要言,却被山东代表抢先:

“我们认为设立应以北方样板为主导,避免国家制度南偏。”

李一凡并未出席会议,但他早已预料到这一场“围猎”

他所要做的,就是让星城,不止是制度源头,更是制度锁锚之地。

与此同时,星城市政府办公厅,一场视频会议正在进行。

林建国亲自上线,身边坐着李一凡。

“你这一步棋下得早。”

林建国淡淡道,“这些省的动作说明你确实戳到了权力深处。”

李一凡点点头,眼神平静:

“他们不怕星城创新,怕的是创新变成规则。”

“我给他们留了窗口,现在该收口了。”

他递上一份文件,是他在四九城亲自拜访许世华后整理的《关于设立国家城市治理标准研究院星城方案补充说明》。

重点在三点:

1星城市政数据中台、城市大脑、共享平台三大系统,已完成全国接口标准适配;

2星城平台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28个城市,具备推广机制基础;

3提出“全国平台治理测试区”

方案,愿开放星城平台5o代码框架供全国使用。

这是一份诚意,也是一次豪赌。

潇湘省代表带着这份方案第二天重返会议桌。

许世华在现场拍板:“今天下午讨论结果,将报送大夏书记处政务制度事务专报组。”

这意味着——今天的会议结果,将成为中央拍板的依据。

就在中午会议休会间隙,一则内部简讯悄然在协调组内部微信群流转:

【工信部平台治理司反馈:推荐星城市为研究院选落址城市,理由包括平台运行成熟度、标准兼容度、干部团队稳定度三项指标优先。

另一条跟随而至:

【国家标准委秘书处建议将星城市现有平台标准直接列入《国家共享经济治理技术框架(2o2o-2o25)》预案条目。

局势开始逆转。

下午会议重新开始。

许世华将手中两条简讯打印上屏,扫视各方代表。

“如果我们要讲标准,就不能离开起草者。”

“设址之争,不是资源争夺,而是制度传承。”

沉默良久,广东代表先行表态:“我们支持将研究院落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