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制度标准化的全国博弈(1 / 2)

加入书签

十月末,四九城天干气燥,风卷落叶,大夏政研系统却在悄然升温。

大夏行政学院、大夏办公厅改革局、科技部高新司三方联合起的“地方制度标准化模型”

评估课题正式启动,公开邀请六省市参与制度评测与对标。

潇湘、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入围。

制度之争,变成了公开竞标。

在收到中央函件第二天,赵建国就召集潇湘省委常委办公会议,通读全文后目光扫过全场,语气低沉:

“标准化,意味着要定规则。”

“而一旦进入‘标准化’程序,规则制定权很可能不再由潇湘一家说了算。”

“这场竞争,不是争风头,是争生死。”

李一凡坐在末席,额角轻轻一跳。

他很清楚,这意味着——潇湘样本,从“备案”

走向“推广”

,必须面对全国改革力量的围猎。

果不其然,仅一周之内,江苏省制度设计办副主任带队抵达星城市,提出“技术交流”

,实际派出6人小组进入平台后台考察。

三天后,广东、浙江也相继来访,名为合作,实为摸底。

而浙江团队走后第三天,中央制度模型实验室微信群中忽然流出一张“浙江制度治理平台界面截图”

与潇湘样本极度相似。

主界面上的“监督节点预警”

和“组织响应等级图谱”

,几乎与星城市平台一模一样。

星城市平台办主任贾宏业怒气冲冲地将截图递给李一凡:

“这不是抄,这是偷!”

李一凡盯着那张图看了足有十秒,忽然说道:“启动版本认证机制。”

贾宏业一愣:“您是说……?”

“是,立即对平台所有核心功能布统一版本说明,附带源头机制逻辑,用技术方式做制度指纹。”

“让他们抄得了样子,抄不了骨头。”

三日后,潇湘制度平台对外布《sx-s平台功能模块认证书》。

该文档共计87页,涵盖平台最核心的八大模块与26个子模块,每一页都注明模块研时间、原始版本代号、起始单位签章。

文末附李一凡亲笔落款:

“制度之事,贵在溯源。”

“功能可模仿,思想不可复制。”

此举引中央高度关注。

大夏办公厅改革局副局长程敏在例行汇报会上明确提出:

“潇湘方面已具备制度标准化条件,建议优先进入国家推荐目录。”

但紧接着,大夏编办一纸意见送至高层,提出:

“为避免制度碎片化,建议六省制度成果联合编入《国家制度治理通用标准》,统一布。”

这份文件,看似中立,实则直指潇湘:

一旦“联合布”

,原始性、解释权、主导力,统统瓦解。

潇湘省委常委会议上,赵建国摊开文件,一字一句地念完。

沉默片刻后,他看向李一凡:

“一凡,如果我们点头,这套制度你还能掌握吗?”

李一凡没有迟疑:“不能。”

“那你建议呢?”

“不同意联合布。”

“但我们可以提出对等方案——全国每一套机制标准,必须拥有制度源头标识。”

“来源地、原始团队、制度架构逻辑,必须具备明确归属。”

赵建国点头:“这就是你说的‘制度专属标识符’?”

李一凡答:“没错,用制度身份做规则登记。

谁创的制度,谁拥有解释权。

谁篡改逻辑,一眼识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