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制度出省(1 / 2)

加入书签

潇湘省委大楼八层,办公厅第六会议室灯火通明。

赵建国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入夜后的星城灯海,片刻沉思后才回头道:

“机制交接已过百日,省委组织系统运行稳定,干部体系也实现了第一轮筛选。”

“现在,是时候把这套制度交给外面了。”

此言一出,会议桌一侧几名厅级干部神色一凝。

制度,不再是内部实验的概念,而是作为可输出的“治理产品”

,被正式提上日程。

李一凡稳稳坐在长桌一侧,没说话,只是翻开一份最新的《潇湘干部制度闭环运行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由省委组织部、财政厅、制度推进办三家联合签,数据清晰写着:

?t制度运行全口径覆盖21个地市;

?t干部选拔机制实现“任务指标+财政反馈”

绑定;

?t各地年度政务推进与人事调度匹配度过82;

?t基层考核对象“责任评分+组织画像”

重合度提升至92;

数据的背后,是三年改革打下的完整制度基础。

如今的潇湘,不再是试点,而是样板。

赵建国看向李一凡:“中央那边已点了名,要潇湘牵头建立‘中部组织协同机制’。”

“江淮、赣东、皖北几个省都递了话,希望我们派人去介绍经验。”

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

李一凡轻轻合上报告,抬头语气平静却坚定:

“我去。”

“但我不是去讲制度的,我是去讲怎么让制度活下来的。”

一周后,江淮省省委办公厅一号会议厅,一场名为“区域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研讨会”

的封闭交流会在悄然举行。

潇湘方面,由赵建国带队,李一凡为技术执行代表,带着来自制度办、组织部、财政厅三条线的干员一同赴会。

会议主持人是江淮省常务副省长陶铭泽,官场老辣,讲话不疾不徐:

“潇湘经验,我们不只听了三年,也看了三年。”

“现在中央让你们带头,带的不是文件,而是治理的真东西。”

赵建国只说了一句:

“潇湘不是来推销的,我们只是把我们怎么走出来的这条路,摊开来让你们看。”

随后,李一凡登台,现场投影出一张图表。

他用最简洁的话总结潇湘经验的核心:

“人——要用在事上。”

“事——要绑在结果上。”

“结果——要反馈在财政和组织上。”

这不是机制评分系统,也不是干部画像模型,而是他压了三年所提炼出的最底层“权责数据闭环”

他话音落下,陶铭泽当场表态:

“我们江淮,打算用三个月,先在三个地市推一个简版。”

“潇湘怎么接的线、怎么配的人、怎么控的资源,我们一条一条来。”

赵建国轻轻点头,算是认可。

当天晚上,赵建国单独找李一凡在下榻宾馆的天台上说话。

“中央组织部已经批复了,中部协作机制由潇湘牵头。”

“后面是赣东和皖北,跟着一起起。”

他顿了顿:

“你要准备的不止是交流,而是一整套制度输出模版。”

“他们学得会是好事,学不会,那就是你背的锅。”

李一凡沉默片刻,望着江淮夜色,缓缓开口:

“书记,其实这一步……我们早就在走了。”

回到潇湘后,李一凡立刻着手布局:

第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