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政绩联动-干部评价-财政反馈三级闭环(1 / 2)

加入书签

潇湘省岳西市政务大厅五楼,干部考核组的灯亮了一整晚。

这是他们次使用“责任倒查—政绩跟踪”

系统开展干部季度考核。

与以往“听报告、查材料”

不同,这一次,考核人员全程在电子系统上完成评分流程:

?t系统自动导入项目进度、节点完成率;

?t配套上传干部调度记录、会议纪要、现场图像;

?t最后由组织、财政、平台三方分别打分并生成“综合绩效报告”

组织部长站在一旁,望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字,低声感慨:

“这才叫真考核。”

“不是看谁会写报告、谁请了专家顾问,是看谁真把事干了。”

书记点了点头:“倒查机制逼着大家不敢躲,这套政绩联动系统逼着大家必须干。”

“接下来,我们要把‘干没干’变成‘干得好不好’。”

这场变化,李一凡早已预判。

星城市委常委办公会上,他提出一个全新的逻辑框架:

“政绩联动—干部评价—财政反馈”

三级闭环体系。

他一边在白板上画圈,一边解释:

“政绩是第一信号。”

“干得好不好,不能靠谁说了算,而是数据说了算、项目说了算。”

“干部评价,不再是主观印象,而是行为轨迹、责任进度、反馈结果。”

“财政要成为‘正向激励杠杆’——干得越好,资源越多;拖了后腿,就收紧预算。”

赵斌点头:“书记,我们财政口的彭学文和组织部的刘明远已经就联动机制对过稿子,可以同步推开。”

林晓峰则提议:“兴泰集团可作为平台测评第三方,对干部在项目端表现做出专业评价。”

李一凡当即拍板:“从本季度开始试行。”

“谁再想躲在报告里、资料里、套话里——不行了。”

与此同时,省委制度推进办布《干部评价系统更新通报》:

?t全省干部政绩信息将按季度更新,形成“绩效档案”

?t所有地市干部调度、推进、协调等行为将实时记录;

?t组织部建立“责任指数”

模型,形成干部成长曲线;

?t财政厅设立“政绩回馈权重”

,直接挂钩预算倾斜;

一句话:

“让干事者有奖、有位、有资源。”

“让混事者无处藏身。”

衡洲市率先跟进,布全省份“财政正向回馈计划”

其中明确规定:

?t同一地市下辖的县区,如在季度考核中排名前两位者,将获得下一季财政调度额度增加15;

?t连续两季排名靠后者,其财政调度额度冻结;

?t调度额度决定平台对接优先级,影响配套政策、专项资金等。

组织部长在常委会上公开解释:“这不是惩罚,是激励。”

“靠惯性拿钱、靠编材料要项目的时代结束了。”

江陵市也迅布“干部绩效通报红黑榜”

第一批“红榜干部”

共有13人,全为重点项目一线责任人;

“黑榜干部”

共7人,其中5人原属政务口,另2人来自传统协调岗位,全年无任何实质责任指标。

市纪委书记当场表态:

“黑榜不意味着违法,但意味着失职。”

“该调岗的调岗,该退出的退出。”

李一凡收到各地反馈材料后,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改革设想:

“要把政绩联动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