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县域提人一线定乾坤(2 / 2)

加入书签

部联合核查出的一批“县域挂职但无实际动作”

的干部。

其中多位,长期标榜“省里工程协助人”

,但三年来没推动一项真实落地。

赵斌淡淡开口:

“这批干部,建议进入组织观察名单,暂停提拔考察。”

“同时由所在地组织部门重新推荐替代人选。”

“考察以实战为准,不看学历、不看资历,只看推进实绩。”

许宏志笑了笑:

“这就是我们说的,干部和工程要捆在一块,绑上车,开上路。”

会后,省委办公厅下会议纪要:

《关于在县域层面开展干部结构专项优化工作的通知》

明确指出:在潇湘省全域范围内,建立以“项目配套责任制”

为基础、以“系统评分”

为标准、以“实绩导向”

为指针的县级干部评估选拔机制。

轮提拔使用建议名单,将由省委组织部和制度推进办联合确定。

同时,四地开始进入“县域画像机制试点”

状态。

岳西市委第一时间报送试点县区干部清单,主动上报三名“适配性差、调岗建议”

干部。

衡洲由何江林牵头,提出“县域干部九项能力清单”

,成为制度派内部备份制度模板之一。

江陵和昌州则在接到通知后,分别上报“县域工程推进短板清单”

,试图“自查自纠”

李一凡批示:

“不是做态度,而是真做系统。”

“谁敢于改革,就给他位子;谁假装推进,就把他撤下来。”

而星城市作为样板区,赵维康、林晓峰正在同步整合“县域与平台项目直接挂钩机制”

赵维康提出:“书记,我们是不是考虑建立一个‘县—平台联动图谱’?”

“只要某县干部带动某项目实质落地,该县即进入平台配套中心候选区。”

李一凡拍板:“干。”

赵斌加上一句:“由制度推进办同步嵌入平台系统,实现实时评分,动态记录。”

这意味着,全潇湘的县,不再靠开会、报表、陪同,而是靠一个项目、一个落地、一个实绩,决定干部命运。

——县域提人,从此走向实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