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星光计划(1 / 2)

加入书签

第41o章星光计划

中秋前夕,星城市微凉的空气中夹杂着难得的沉稳感。

大夏调研组离开后的第三天,大夏政务院的内部系统布了一则未经公开的简报摘要,措辞简洁、分量极重:

“经三部委联合评估建议,拟将星城市作为国家半导体自主创新战略核心区建设试点地区。

请各部委协同配合,做好专项资源、财税、编制、审批等相关支持准备。”

简报落款处,没有盖章,但字字千钧。

这是大夏中央系统内第一次以“核心区”

三字定位一座地方城市。

它所代表的,不仅是名分、政策、预算、权限,更是未来五年国家在科技赛道上的战略重心转移。

星城市,这座在中部省份中一度被视为“区域中转”

的产业过道,如今,正踏上成为全国科技第一阵地的轨道。

而作为这一切的主导者,李一凡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启动了又一次闭门会议。

会议地点设在市政府主楼西侧的第五会议厅。

与会者名单极为克制,仅限十六人:市委书记李一凡、市长陈启明、常务副市长方卓、改委主任刘向力、财政局局长彭学文、科技局局长陈宝宁、人社局局长杨国强,以及兴泰集团董事长林晓峰、产投集团总经理赵维康、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绕、南大光电席技术官王立新、量子中心负责人潘院士。

再无旁人。

桌面上摊着一份草拟文件,页面页正中央四个大字:星光计划

李一凡扫视一圈,开门见山:“今天这场会,是我亲自定的,名字就叫‘科技战略第一会’,我们要定下来——未来十年,星城市怎么打仗。”

“不是‘怎么展’,是‘怎么打仗’。”

会议室一静。

没有人敢小看这句话的分量。

他手中的激光笔轻轻一点,投影墙上出现一行小字:

“星光2o3o计划:建立大夏个自主化半导体产业链闭环体制试验区。”

一秒钟沉默,陈启明眼神一凝。

“书记,您是要——把我们这一整套产业结构、人才结构、财政体系,全拉到中央科技体制试验的框架里去?”

“没错。”

李一凡转过身,表情平静得近乎锋利。

“我们不能等国家给我们画图,我们要主动给国家送方案。”

他按下手中遥控,下一张页面出现“十四项战略攻坚点”

1t14n以下工艺全链条国产化(工艺+材料+设备)

2teda核心引擎自主体系构建

3t自有架构cpu、嵌入式处理器技术攻关

4t光刻胶、电子特气本地产业链搭建

5t高纯靶材国产替代示范工厂

6t大功率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氮化镓)中试线建设

7t半导体晶圆级封装突破项目

8t先进封测标准研究中心设立

9t量子计算算法验证平台

1ot芯片人才精英引育一体基地

11t国家级工艺技术攻关实验室

12t面向企业的半导体应用场景配套平台

13t工信部主导标准测试试验场落地试点

14t中微牵头,建设全国光刻机核心部件协同中心

“我们不是提出一个产业口号,是要配合组织、财政、金融、制度四套机制一起同步改革。”

“我要求的,不是项目清单,是系统。”

他顿了顿,看向财政局长彭学文:“我批准财政设立专项配套基金3oo亿元,设立五大方向专项小基金,产业基金之外,再设‘技术失败承保机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