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危机中孕育着机遇(2 / 2)
术路线是可行的。”
“南大光电那边呢?”
“王立新表示,他们的新型光刻胶已经通过中微的测试,完全满足工艺找到要求。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一条全新的合成路线,可以平整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李一凡若有所思:“看来危机中确实孕育着机遇。
通知市里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这些技术创新。”
放下电话,李一凡继续主持会议。
“刚才提到产业磁盘困基金的问题,”
市改委主任刘向力说,“我们建议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产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有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另一个是产业支撑基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资金规模初步考虑1oo亿。”
市财政局局长彭学文说,“其中创新基金6o亿,扶持基金4o亿。”
“创新基金要严格把关。”
李一凡强调,“重点支持三类企业:一是在核心技术上有突破的,二是掌握关键材料的,三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扶持基金也要有标准。”
市工信局局长张志强说,“建议优先支持产业链关键阶段的配套企业,特别是那些有技术积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
正说着,市科技局局长刘青松接了一个电话,神色一喜:“刚收到消息,中科院材料所在特种气体研上取得重大突破。
纯度已经达到89个,完全满足28n制程要求。”
“这是个好消息。”
李一凡说,“要加快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量产。
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些关键材料。”
会议结束时,李一凡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要建立企业帮扶机制。
每个重点企业要有专人跟踪,现问题及时解决。
特别是那些卡在技术和资金瓶颈上的企业,要重点支持。”
“第二,要加强产业链协同。
推动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产业联盟,共同应对风险。”
“第三,要保持战略定力。
美国的打压不是短期行为,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但只要坚持自主创新,就一定能突破封锁。”
散会后,陈晓峰送来了一份数据:“这是高新区刚统计的数据。
今年以来,已有12家半导体材料企业在星城投产,总投资过2oo亿。”
“资本看来市场很敏锐。”
李一凡说,“他们已经看到了国产替代品的机会。”
正要离开办公室,省委办公厅打来电话:明天上午省里要召开半导体产业专题会议措施,研究应对美国制裁的具体措施。
“准备一下。”
李一凡对陈晓峰说,“明天的会议要重点汇报两个方面:一是星城企业的技术突破,二是产业链本土化的进展。
让企业有信心,也让上级放心。”
回家路上,李一凡收到妹妹李晓薇的消息:欧美主流媒体开始关注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中微的纳米光学技术引起了广泛讨论。
“终于开始转变了。”
李一凡暗自欣慰。
防护产业突围战,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信心的较量。
而现在,星城的企业已经用实力证明:创新的道路虽然艰难,但绝对值得坚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