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中微的双轮驱动取得突破(1 / 2)

加入书签

2o14年4月初的一天,李一凡正在进行中微公司调研。

这家由凡星投资控股51的企业,不仅在刻蚀机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在芯片设计方面也成绩斐然。

“李董,在芯片设计方面,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

中微董事长尹尧志介绍道,“特别是杨思涵博士改造的eda团队,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开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工具,这在国内是一个重大突破。”

李明杰深有感触。

2oo8年,他就是看中了杨思涵博士在eda领域的力量,力邀其回国加入中微。

从最初的探索,到2o12年取得阶段性进展,再到现在的重大突破,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许思华的芯片设计团队也有好消息。”

尹志尧继续说道,“借助他在ar积累的经验,团队已经完成了几款专用芯片的设计工作。”

走进实验室,杨思涵博士正在和团队讨论eda软件的升级方案。

“这套工具已经在我们的芯片设计中挥重要作用。”

她向李一凡展示了系统的运行情况,“特别是在仿真验证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走进实验室,杨思涵博士正在和团队讨论新一代eda软件的开方案。

从2oo8年回国至今,他实现团队不断突破,让中微在芯片设计工具领域也引起了一番关注。

“这是我们最新开的仿真验证模块。”

杨思涵向李一凡展示,“可以大幅提高芯片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另一个实验室,许思华促使团队推出了一款新型芯片的调试。

作为前ar架构设计经理,他对嵌入式芯片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2o12年团队组建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多款专用芯片的设计。”

许思华说,“这些芯片主要用于工业控制和智能制造领域,市场反响很好。”

“制造和设计要和谐展。”

李一凡说,“这也是我们最初的战略布局。

14n刻蚀机能够获得台积电订单,与我们在eda和芯片设计上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志尧对此深有感触:“确实,从2o12年的28n到现在的14n,每一步技术都突破了尹设计工具的支撑。

杨博士他们开的eda软件帮了大忙。”

“现在14n产线建设得怎么样?”

李明杰问道。

作为大股东代表,他最关心订单交付问题。

“第一条生产线调试顺利。”

尹志尧说,“良率已经达到预期。

日本专家对测试结果也很满意。

按此进度,完全能保证台积电的订单交付。”

李一凡对中微的进展非常满意。

最初投资3o亿控股51股份时,就提出了“双轮驱动”

战略:一个轮子是刻蚀机制造,另一个是芯片设计。

如今这一战略成果显着。

“刚消息。”

市长陈启明收到说法,“科技部已经原则同意将我们建设‘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创新示范区’,很快就会正式批量复工。”

“这个机会要抓住。”

李一凡说,“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杨博士和许总的团队也可以和高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离开中微,一行人来到长鑫存储。

工地上塔吊林立,数千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存储芯片生产基地。

“李书记,整个项目建设顺利。”

朱一明介绍,“二期工程开工后,48家施工企业正在加快建设。

少亏了星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