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岭南镇党建新尝试(2 / 3)

加入书签

诺内容。

“我承诺,负责村里的供水系统修缮,确保年底前村民喝上安全干净的水。”

“我承诺,每个月义务为村里五名孤寡老人理、清洁房屋。”

“我承诺,带头整治村里的河道污染,种植百棵树木改善环境。”

这些承诺,或大或小,触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刚开始,一些党员对承诺制持观望态度,觉得只是“走形式”

,但很快,他们现这并不是一场“作秀”

岭南镇北山村的一位党员李大强承诺修缮村里一条损毁的机耕路。

这条路已经坑洼不平多年,每逢雨天,村民们的农用三轮车都无法通行。

李大强一诺千金,自掏腰包买来水泥和沙石,带着几个村民义务劳动,一周内就完成了修缮。

“没想到李大强真干了,党员还是靠得住的!”

一位村民感叹道。

另一边,岭南镇中心小学的老党员张老师承诺,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功课。

他不仅履行了承诺,还自费购置了一批课外书,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短短一个月,岭南镇的党员承诺制便初见成效。

村民们现,原本“隐身”

的党员开始频繁出现在田间地头;原本“无人问津”

的破旧公共设施,居然开始有人主动修缮。

“自从推行这个承诺制,村里的变化真大!”

“是啊,党员的形象都不一样了,真是做实事的。”

岭南镇的成功试点迅引起了县委的关注。

李志远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听取了李一凡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这项制度有突破性意义!

我们要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推广。”

而省里也隐隐对这项创新有所耳闻,省组织部部长许宏志甚至派人前来调研岭南镇的党员承诺制。

随着承诺制的推行,党员的履诺能力成为党内考核的重要指标。

一些党员在履诺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镇党委也积极协调解决。

例如,岭南镇南山村的一位党员承诺帮助村民展冬季大棚种植,但缺乏启动资金。

李一凡得知后,主动联系县农办,拨付专项资金,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员承诺制”

逐渐成为岭南镇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推动了村镇的实际问题解决,也让李一凡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县内的威信。

深夜,李一凡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当天的履诺总结报告。

他深知,这项制度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其制度化、长效化。

“改革不只是为了政绩,更是为了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李一凡喃喃自语,目光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尽管党员承诺制在岭南镇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困难与挑战逐步显现。

岭南镇南溪村的一名党员王志刚承诺,每周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开展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增强体质。

然而,由于经费紧张,王志刚买不起器材,只能用自家院子改建的简易场地进行训练。

这件事很快被镇党委得知。

何江林带领工作组实地考察后,向县政府提交了专项申请,最终为南溪村配备了基础体育设施。

“党员履诺,不能让他们单打独斗。”

李一凡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组织必须成为党员的后盾,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岭南镇东河村的老党员李老汉承诺,义务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提供一年的免费理服务。

起初,他独自推着理车挨家挨户服务,后来村里一些热心青年也主动加入,为老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