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绿色展的坚守与博弈(3 / 4)
纪委书记陈国强补充道:“纪委这边会全程监督土地流转和资金使用,杜绝一切可能的腐败和不透明行为。”
镇党委班子团结一心,开区规划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面对省里的批示和镇党委的强力推进,赵国新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
他深知,自己若无法阻止开区的落地,不仅无法完成市长刘耀明的任务,还可能失去岭南镇的实权。
“既然镇党委和村干部都不配合,那我就从企业下手。”
赵国新暗自思忖。
他立即联系了一家市里的重工业企业,希望通过他们向县里施压。
“赵副镇长,我们也想进驻岭南镇,但目前的形势对我们很不利。
省里明确支持绿色展,你让我怎么操作?”
企业负责人语气无奈。
赵国新心生一计:“你们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渠道制造舆论,比如质疑岭南模式的经济效益,强调我们这种企业能带来的直接收益。
只要引争议,我就有机会推动方案。”
企业负责人勉强同意,但他们的动作很快就被李一凡察觉。
几天后,一篇针对岭南模式的质疑文章出现在市里的主流媒体上,文章强调:“岭南模式虽然看似绿色环保,但在吸引大型企业和税收方面仍有不足。
相比之下,重工业项目能直接为地方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李一凡看到文章后,迅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他冷静地分析道:“这篇文章显然是针对岭南模式而来,背后一定有赵国新的影子。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以事实回应这些质疑。”
在他的指挥下,岭南镇政府立即布了一份详尽的数据报告,公开了岭南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群众收益。
报告显示,自岭南模式实施以来,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5,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村民满意度高达9o以上。
与此同时,李一凡通过林允儿的媒体资源,将岭南镇成功展的故事搬上更大的舞台。
一系列报道从扶贫合作社的实地采访,到村民代表的真实声音,无不展现出岭南模式的可持续性和长远价值。
很快,这场舆论战以岭南镇的全面胜利告终。
而赵国新背后的重工业企业因污染问题被曝光,陷入舆论漩涡,最终被迫退出岭南镇的竞争。
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支持下,岭南经济开区终于迎来了奠基仪式。
当天,来自省改委、县委的多位领导齐聚岭南镇,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时刻。
站在奠基仪式的主席台上,李一凡心情复杂。
他深知,这不仅是岭南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自己仕途上的一次重要跃升。
“岭南经济开区的目标,不仅是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和财富,更是为全省树立一个绿色展的典范。”
李一凡在言中掷地有声,“我们要让这里成为一个可持续展的样板,让每一位岭南人都因这片土地而感到骄傲。”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村民代表们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开区的成功让赵国新陷入彻底的被动。
他不仅无法推进自己的方案,还因重工业企业的丑闻被县纪委约谈,最终被调离岭南镇。
临行前,赵国新冷冷地看了一眼镇政府的方向,心中满是愤恨:“李一凡,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我们之间的斗争还没有结束!”
然而,对于李一凡来说,他已经将赵国新从岭南模式的战局中彻底移除。
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为岭南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夜幕降临,李一凡独自站在开区的建设工地上,远处是忙碌的机械与人群,象征着岭南镇的崭新未来。
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