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改革深化(8 / 9)

加入书签

总结经验、现问题,并规划下一步的深化改革方向。

会议开始,李一凡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同志们,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已经一个月了。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不断完善,确保改革方向始终不偏离群众的需求。”

张德清先言,他汇报了过去一个月的具体数据:“李县长,这一个月以来,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27oo余人次,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8oo多件,平均办结时限较改革前缩短了3o以上,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有87的受访者对服务表示认可。”

李一凡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87的满意度说明我们还有13的群众对服务不满意。

这些意见我们要重视。

张主任,你有没有具体的反馈数据?”

张德清翻开记录:“群众反馈中,有两点问题较为集中。

第一,有些窗口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复杂业务不够熟悉,导致审批时间延误;第二,虽然政务服务中心整合了大部分审批事项,但还有一些跨部门事项没有完全集中,比如涉及县里部门审批的流程,群众仍需要多跑几次。”

听到这里,李一凡皱了皱眉头:“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重点。

窗口工作人员的能力问题,说明我们的培训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

至于跨部门的问题,这是体制上的限制,我们要主动和县里的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将更多审批权限下放到镇里,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随后,陈国强也言补充道:“李县长,暗访中我们还现,一些窗口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上还有待改进。

虽然已经整肃了一批问题人员,但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确保窗口服务的高质量。”

李一凡听后点头道:“陈书记说得对。

我们不能总是事后处理,而要在机制上避免问题的生。

接下来,我建议设立群众服务监督岗,每周随机抽查窗口服务情况,并在政务服务中心内公示每个窗口的服务评价,直接接受群众监督。”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支持,张德清甚至笑着说道:“李县长,这种方法既能提高服务质量,也能让群众感受到改革的透明度,真是一箭双雕。”

会议接近尾声时,李一凡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同志们,政务服务中心只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

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推进数字化政务建设,将更多事项搬到线上,让群众不仅能少跑腿,甚至可以不跑腿。”

他的这一提议引起了现场的热烈讨论。

张德清立刻补充道:“李县长,数字化政务是个大方向,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如果没有上级的支持,单靠我们镇里的资源恐怕很难实现。”

李一凡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自信:“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我会向县里和市里争取支持。

同时,我计划邀请一些在互联网技术上有经验的企业参与试点工作。

只要我们方向对,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陈国强露出一丝担忧:“李县长,数字化政务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很高。

我们镇里的干部大部分还不熟悉电子化操作,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推进的瓶颈。”

李一凡点头承认:“陈书记的担忧很有道理。

干部能力的提升是改革的基础,我们要分阶段推进。

在数字化全面落地之前,可以先建立一个过渡性的‘代办服务’模式。

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的帮办团队,协助群众完成线上操作,同时对干部进行系统培训,逐步适应新模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