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出路(2 / 3)

加入书签

,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蒸馏器旁专注调试的几个身影。

他们穿着统一的深灰色工装,动作精准、高效,神情专注,对复杂的管道阀门操作如同呼吸般自然。

他们是墨离引入的墨家年轻子弟,化名莫姓,以“匠师”

身份融入。

其中一人似乎解决了某个阀门微漏的问题,对旁边一个酒坊原本的老匠人(姓赵)低语几句,老匠人连连点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赵伯,您看,这垫片用莫石调配的这种胶泥密封,耐热耐压更好,漏气就解决了。”

一个墨家子弟(莫石)指着调整好的阀门对老匠人赵铁锤说道。

赵铁锤凑近仔细看了看,又伸手感受了一下温度和震动,粗糙的大手用力拍了拍莫石的肩膀,嗓门洪亮:

“好小子!

真行!

比俺们以前拿麻绳桐油糊强多了!

这下省心多了!

周大人招来的,都是能人啊!”

他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几个工人都看过来,纷纷笑着附和,看向莫石等墨家子弟和周平安所在方向的目光,充满了质朴的感激。

周平安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数月前,这些人或许还在为沉重的赋税愁,为来年的口粮忧心,脸上是麻木与愁苦。

如今,在这酒坊里,他们凭力气和手艺吃饭,工钱按时足额放,县衙还管一顿扎实的午饭。

虽然依旧辛劳,但那份自肺腑的对生活的满意,对未来的希望,以及看向他这个“周青天”

时那毫不作伪的、近乎虔诚的感念之情,便是这“燎原”

根基最温暖的底色。

“民心可用。”

墨离清冷的声音在身旁响起,打断了周平安的思绪。

她目光依旧落在那些忙碌而满足的身影上,语气平淡,却带着洞察的锐利。

“他们脸上的笑,是真的。

这比十万雄兵,更能守住根基。”

周平安收回目光,看向墨离线条清冷的侧脸,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是啊,民心是根基,也是软肋。

如今看似局面暂稳,商道铺开,柳家也暂时绑上了船。

但腊月那日‘厚礼’的阴影未散,京中柳府,地方残余,还有那不知藏在何处的‘机枢之眼’…暗流从未止息。”

“这‘燎原’之地,光有民心还不够,需尽快将它打造成真正的‘革命根据地’。”

他用了“革命根据地”

这个只有墨离能完全理解的词。

墨离眸光微动,侧头看向他:“何为‘金汤铁桶’?坚城利刃?还是…人心所向,众志成城?”

周平安迎着墨离的目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皆是!

既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心有所属,也要有足够的力量,让任何觊觎者不敢轻举妄动!”

“农事改良需加,工坊产能与工艺需提升,护卫队训练一刻不能停。

更重要的是…”

他压低声音,“借着这次户籍大造,墨家子弟的身份必须尽快彻底融入,成为这清河县真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掌握的技艺,将是‘燎原’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

墨离沉默片刻,看着下方那些穿着工装、已然与本地匠人打成一片、正专注改良某个冷却管道的墨家年轻子弟,又看向远处工棚下那些因生活有了着落而笑容舒展的普通雇工。

缓缓道:“‘非攻谷’是避世的桃源,亦是思想的囚笼。

巨子开甲字库,遣公输盘,便是决意让墨家之道,重新入世。

此地或许正是薪火重燃之地。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