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明智的决定(2 / 3)
源和完善的产业链规划,就看咱们能不能找到合作的契合点。”
质朴的开场后,双方分别介绍了优势和诉求。
五香集团提出,有意在道口县建设大型精面粉生产加工基地,既能利用当地的小麦资源,又能辐射周边地区。
而道口县在推进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和新小麦品种机械化规模耕种后,正面临小麦产量大幅提升的局面,现有的银花集团面粉厂根本消化不了,急需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入驻,延伸产业链。
双方的诉求不谋而合,很快就达成了强烈的合作意向。
“具体的合作细节,就交给县政府和集团投资部门对接,争取尽快落地。”
裴江海拍板道,董远方连忙点头:“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晚上,董远方特意喊来老肖头——也就是道口酒业公司总经理肖林来陪酒。
他向裴江海介绍:
“裴总,这位是我们道口白酒的负责人肖林。
他以前是乡长,不好好当乡长,非要研究酿酒,后来去档案局当局长才算消停了几年,现在又被我拉来筹建白酒厂,算是个十足的‘酒痴’。”
肖林连忙恭恭敬敬地和裴江海握手,递上一杯刚酿好的试饮酒:
“听董书记说,裴总您也是爱酒之人,我们道口纯酿还在试生产,您尝尝,给提提意见。”
董远方特意让肖林坐在裴江海旁边,笑着说:
“让咱们的‘酒痴’,陪您这位‘酒仙’好好聊聊。”
几杯酒下肚,裴江海摇曳着酒杯,眼神亮,转向肖林赞誉道:
“肖总,这个酒真是绝了!
香气四溢、入口柔和、醇香浓郁、余味悠长,我喝了那么多地方的自酿酒,这一款是最有记忆点的浓香酒,比市面上不少名牌酒都好喝。”
听到这样高的评价,董远方和肖林都格外激动,连忙又跟裴江海碰了一杯。
裴江海放下酒杯,脸上带着好奇:
“肖总,实不相瞒,我有个疑问,不知道方便不方便问?”
肖林愣了一下,抬头看了眼董远方,见董远方点头,才笑着说:
“裴总您客气了,有什么您尽管问,我们就是想听听您的真实评价。”
“听董书记说,你们的酒厂和酒窖还在建,要是只生产试用装,这几个月里,怎么会有这么醇厚悠长的酒香?”
裴江海的问题一下问到了点子上。
在场的人大多是外行人,只觉得酒好喝,却从没琢磨过这个问题。
董远方酒量不错,但对白酒酿造也是一知半解,此刻也饶有兴趣地看向肖林。
肖林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脸上带着几分得意:
“裴总您是内行人啊!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看似只有这几个月的试生产,其实十年前我第一次筹建酒厂的时候,最后特意留了十几吨基酒,一直密封储存到现在,足足有十年了。
这次试生产,就是用的这批老基酒勾调的。”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看向肖林,心里都暗自佩服——这个肖老头真是个“酒痴”
,十年前不让酿酒了,竟然还偷偷攒下了这么珍贵的老基酒。
肖林又看向董远方,低声请示:
“董书记,这批基酒不是我个人的,是当年酒厂的集体资产。
以后正式投产了,还得跟您请示,按照成本价给原来的酒厂合伙人一些补偿。”
董远方当即摆摆手,语气坚定:
“不能按成本价!
你们捐献基酒,让我们的白酒能提前几年投产,还能有这么好的口感和酒香,这是大功一件,必须按照市场价给补偿,不能让你们吃亏。”
看着眼前的场景,董远方心里暗自庆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