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章 郑教授的加入(1 / 2)

加入书签

其实,那个畅想形成文件,交上去后,他心里也没底。

他觉得,自己跟周研书记,都是一种理想主义者,虽然都是为济水的老百姓去做长远设想。

尤其是周研书记,一届也就五年,她还年轻,能力出众,江原省唯一的省辖市市委书记,女干部的优势,干满五年铁定会提拔。

但是,儿孙只有儿孙福,过好当代不想明天,不用说这些身在庙堂的干部,哪怕是老百姓听到,也会选一个亿的收入,不去干天马行空的无底洞。

怎么能把城市综合体建成,又能给政府赚一个亿?

哪怕不赚一个亿,把城市综合体建成就行!

董远方陷入了沉思,那时候网络也不是很达,他也没有上网的习惯,只能借鉴自己的一些经历去想。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要保持。

坐在办公室里想了一下午,他没个头绪,想起了自己八月毕业后的研究生导师张佳惠。

其实,董远方不来找张院长,她也想跟董远方交流。

张德龙和朱元鹏他们,去吴胜军家喝茶,提起城市综合体的项目,张佳惠听上一些,市里的事情,她没办法多嘴。

但是,她还是很赞成董远方他们这个,对济水来说,大胆而前的想法。

对济水未来,对七十万老百姓,要比纯粹把地卖了,让红星和华信他们倒手卖地,最后开成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形形色色的住宅小区,更有前瞻性。

“我有一些想法多,但是不连贯也不成熟,之前江原大学有个教授,专门做了一个这方面的课题,还被沪港市政府采纳了一些,我想着他们那个团队,可能有完整的参考方案”

张佳惠决定带董远方回一趟江原大学,除了咨询一下城市综合体的整体方案,也顺便把董远方入学的一些手续提前办了,这样八月份他报道完,就能正式进入在职研究生的学习了。

上午到江原大学,沈家惠带着董远方,办了相关手续。

江原大学宏观经济与城市规划方面的权威,郑鸿斌教授,上午有个学术交流会,下午才能有时间见面。

沈佳惠在嵩州城市规划院,有个大学同学,现在也是做城建规划方面的工作,中午三个人一起吃个便饭,丰富了一下董远方在城市规划方面的视野。

下午,郑鸿斌教授在江原大学接待了董远方和沈佳惠。

董远方把济水城市综合体的方案,拿给郑教授看。

“这个方案,我看了一下,对于一个小型城市来说,世纪广场这块地,未来一定是城市的核心区,城市综合体的规划,从长远看绝对优于高端住宅区”

郑鸿斌教授,肯定了这份方案,但是也指出了这个方案的天然漏洞。

“现在嵩州的地价,已经突破1oo万一亩,济水也接近了2o万一亩。

2ooo亩地,政府打包卖给红星和华信,上交省里和上面后,济水净得土地出让金过一个亿。

我们要想上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还是怎么建起来,怎么用起来,怎么让三年后,济水财政上增加的不值一个亿,并且成为济水接下来几十年,新的经济增长点”

“之前我的方案,在沪港能够实现,是因为无论是上层,还是沪港,愿意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基建,去搭建起这个城中之城,之后吸引大量的国外和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入也只是抛砖引玉,但是这都给予所有人对华夏经济,对沪港未来的信心“

郑教授说的一针见血,综合体的建立,一定是靠所有人,所有资本,对济水未来的基础之上。

五个核心区,一定要考虑到能承载多大的城市需求容量。

以后,类似的小型城市综合体会在一些中小型城市遍布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