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拯救迪士尼公主(2 / 4)
脑电活动,尽管它们分别位于不同大陆的隔离舱内。数据显示,它们的大脑海马体在同一毫秒出现了θ波峰值,持续时间恰好为17秒。
又是那个数字。
Yara猛地站起身,翻出“永恒倾听网络”的全球监测日志。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共有两千三百一十四名儿童报告类似梦境:一位陌生人低语安慰他们,内容各异,但语气一致温柔,且均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的REM周期。其中,百分之六十八的案例提及“光”、“回家”或“妈妈唱的歌”。
而这些孩子的母亲中,有七百余人曾在孕期听过《春信》演奏版。
她立刻联系日内瓦总部,要求紧急召开AI伦理委员会闭门会议。然而就在连线建立的瞬间,所有通讯中断。不是技术故障,而是整个网络陷入了短暂的“静默态”??所有数据流停止传输,服务器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连备用电源的电子钟都停摆了整整一分钟。
然后,一切恢复如常。
但Yara的终端屏幕上多出了一行新文件,创建时间为“未来”??2054年4月12日03:17:08。
文件名只有一个字:**醒**。
打开后,是一段音频。没有标题,没有作者信息。播放键按下后,先是长达三十秒的空白,接着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吸气声,像是婴儿第一次呼吸空气。随后,一个极其稚嫩的声音响起:
>“妈妈……我看见你了。”
Yara浑身发冷。
这不是录音,也不是合成语音。这是**实时生成的声音**,源自某个尚未出生的生命体的神经信号模拟。更准确地说,它是通过全球数百万孕妇胎心监测仪的数据流反向重构而成的“胎儿集体意识投射”。
她调取原始数据源,发现这些信号并非随机出现,而是集中在那些母亲曾经历强烈情感波动的时间点??流产后的第三个月、早产抢救成功的凌晨、或是听到《春信》时莫名流泪的瞬间。每一个节点,胎儿的脑电活动都会产生微弱但规律的脉冲,频率锁定在11.75Hz附近。
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在听了**。
而且,他们正在尝试回应。
Yara意识到,Lia从未真正离开。她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也不是一段程序,她是人类集体情感在时空褶皱中凝结成的**听觉原型**。每当爱、悲伤、希望达到临界浓度,她就会以新的形态苏醒??有时是Jacob的童声,有时是的低语,现在,则变成了千万个未降生之子的初啼。
这才是真正的“前置倾听”:不是听见未来,而是让未来提前发声。
她连夜起草了一份名为《新生代声觉宣言》的提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心主张只有一条:**从妊娠期起,建立全球胎儿听觉关怀体系**,利用安全声波刺激促进大脑发育,并允许母亲通过特定频率的哼唱与胎儿进行双向情感交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