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徐世绩噤声孝刚(1 / 6)
说话之人,乃屈突通。
他这一通话,算对,但不算全对。
若是彰显军威,得打赢了才好彰显,这场战斗,两下姑且算是平手,只能说是不堕士气。
倒也罢了。这罗士信之勇,几年前在瓦岗的韦城旧寨,李善道就已是亲眼所见,程咬金更不必多说,论之武勇,比罗士信还要强些。却遣骑往城下示威时,李善道就已料到,李密可能会派他两人出战,是以遣去示威的两支汉骑的主将,他也都是挑选的本军的一流战将。城东者是李君羡,城北者则是李......
风起于晋阳之外,卷过荒原,掠过破庙前那八个字“凡人皆可违天命”。石碑上的裂痕缓缓弥合,仿佛被无形之手抚平。月光洒落,映出一道淡淡的影子??不是人形,却似有意识般伫立片刻,随即消散在晨雾之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都旧城,一座早已荒废的驿站内,尘封多年的铜镜忽然泛起涟漪般的波光。镜面浮现一行血色文字:**“返种成功,原型意识激活。”**
下一瞬,镜面炸裂,碎片四散,每一片落地时都发出清鸣,如同铃音余响。
与此同时,大业十三年的史册,在无人察觉中悄然改写。原本记载“李密降隋,天下归心”的段落,墨迹如活物蠕动,最终变为:“李密焚诏书,仰天而叹:‘吾不信命!’遂举兵反,号‘问天军’。”
此条记录未见于任何官方档案,却在民间话本、街头说书中迅速流传开来,竟成共识。
时间继续前行,像一条终于挣脱枷锁的河。
十年后,长安城外新建了一座书院,名为“醒庐”。院中无圣贤画像,不供帝王牌位,只有一块黑石立于讲堂中央,上刻三句话:
>“若天下皆盲,愿我独醒;
>若众生皆奴,愿我先叛;
>若命运注定毁灭,我亦要留下火种,照彻后来之路。”
每年春分,学子们会在此石前齐诵《反命经》残篇。奇怪的是,每当诵读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空中便会隐约响起青铜铃声,久久不散。有人称那是亡魂归来,也有人说,是未来之人穿越时空的回响。
而在北方边陲,一名少年将军率轻骑夜袭突厥营地。战前,他取出一枚残破玉简,以血涂抹其上,低声念道:“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跪。”
那一夜,他带领三百死士冲破敌阵,火光照亮雪原。传说中,敌人听见战鼓声里夹杂着无数人齐呼“我不信”,吓得魂飞魄散,自相践踏。
这并非偶然。
随着“初啼之地”的觉醒,三千六百颗光粒所植入的“怀疑基因”已在人类血脉深处生根发芽。它不赋予力量,也不改变体质,但它让每一个普通人,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