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诸路并进围已成(2 / 6)
裴仁基、孟让的手臂,只字不提裴、孟两败,也不提王伯当久攻雍丘不下,只是慰劳辛苦,说道:“公等辛苦了,一路劳顿。”
与裴仁基说道,“公子虽暂失消息,尚无死讯,还不曾闻高曦向李善道报其杀害,或许尚在人间,公切勿过於悲伤。我已多遣斥候,打探公子下落。”顿了顿,语气更为恳切,又说道,“并且,我前日已上书洛阳朝廷,具言公父子忠勇为国之事迹,特为公幼子请封,以彰功臣!”
却是裴仁基年纪虽然不小了,老当益壮,就在去年时,又得了个儿子,现下尚未起大名,然即原本时空中,被后来的唐高宗赞誉为“文武兼资”的裴行俭,却也无需多说。
裴仁基闻言,眼眶泛红,挣脱李密的手,不顾地上尘土,屈膝便拜,说道:“犬子生死,怎敢劳明公挂怀!臣父子深受明公厚恩,纵肝脑涂地,难报万一。即便犬子果真殉国,亦是分所应当!只恨臣等无能,累及大军,致有汝水之败,奉明公钧令,撤还管城时,王要汉将军又断后身死,时德睿叛降献城。此皆臣等之罪,万死难赎。恳请明公重罚!”
孟让也跟着跪下,头抵着地面,说道:“臣亦有罪。”
李密急忙将他二人扶起,说道:“二公何出此言?胜败乃兵家常事,何须如此自责?”
宽慰罢了裴仁基、孟让,他目光转向王伯当,神色转为沉痛,语带哽咽,说道,“伯当,令兄不幸罹难,为高丑奴所害。闻讯之日,我心如刀绞,痛失股肱。此仇,早晚我为令兄报之!”
王要汉跟着王伯当,是最早追随李密的人之一。李密对他确实是有感情的。
王伯当强忍悲痛,叉手行礼,说道:“家兄能为明公而死,死得其所!伯当唯恨不能随兄同杀贼而亡!明公不以败军之将为不肖,反加慰勉,此恩此德,粉身难报。今虽兵锋受挫,士卒犹在,人心可用,只待明公谋划既定,臣等必效死力,克复前失,誓歼李善道,以报明公!”
孟让就着王伯当的话头,便问道:“明公今召臣等尽还管城,却不知下一步方略如何?”
李密仰头望天。
时值下午,初春的天空湛蓝如洗,澄澈得没有一丝云彩,几缕微风拂过,带来些许暖意,吹动着城头的旌旗。他凝望着那片空旷的天际,仿佛要从中窥探命运的玄机。
良久,他才缓缓收回目光,发出一声意味复杂的长叹:“春气初动,万象待新,大好天光也!”顾视诸将,语气恢复了平静,说道,“且先入城,至郡府再议军机。”
孟让、裴仁基、王伯当、程咬金、罗士信等人互相看了眼。
其实在接到李密召他们还管城的军令时,尽管李密在军令中没有细说下一步的打算,但他们心中已有预感,此番召他们还管城,接下来李密必然是要打算撤兵退守洛口了。
诸将就吩咐下去,令本部将士入营休整,自从李密进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