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洞察如神决策定(2 / 5)
说,“三方”中,又最为可虑的,其实即是眼瞅着快要攻下洛阳的李密。
然而,今江都生乱,宇文化及即将西还,局势已变,李密腹背受敌,已无暇他顾,也就是李密这个最大的威胁,当下已解。则又亦即是说,诸人之前的所虑,现都便已经不是问题。
——却是说了,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后,与洛阳杨侗集团便已形成“不同戴天、不死不休”的仇敌局面,则却为何说李密会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有句话不是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宇文化及是隋敌,李密亦然,他两人难道就不能结成盟友?事实上还真是不能!
原因也很简单。宇文化及固已与杨侗等成仇,可李密作为声势浩大的一方造反盟主,他和宇文化及之间在政治上,也存在根本的矛盾。首先,李密不可能臣服宇文化及;其次,宇文化及也不可能降他。乃一旦宇文化及率数万骁果西还,李密不免的,就既要防备洛阳内的杨侗,又要应对宇文化及和其部众的威胁,是故必将陷“腹背受敌”之窘境。
魏征等人相顾,异口同声,说道:“大王英明,我等再无疑虑。”
李善道大喜。
当天,召见苑君璋,李善道当面接受了刘武周所提出之“南北夹击”此议。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皇权与相权之争的过程,西汉时已有萌芽,然正式确立是入隋以后。杨坚设立了“五省六曹制”,五省包括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内侍省,实际的中央权力机构为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内史省即中书省,杨坚避其父杨忠讳,改其名为内史。六曹,即六部。杨广继位后,於大业三年,改六曹为六部之名。
杨广对其父设的“五省六曹制”所做的改革不止这一个。
通过一系列的官名规范化、六部实权化、皇权集中化等改革措施,杨广使此制从杨坚时期粗糙的分权制衡,越发完善,为后世历朝历代的官制奠定了基础模板。
三省的长官,以尚书省的尚书令品级最高,正二品,因杨坚曾任此职,后不常设,以从二品的左右仆射为长官;内史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内史令、纳言皆是正三品。——纳言,即秦汉之侍中,也是为避杨忠之讳,改称纳言,前年,即杨广第三次巡江都之际,他将纳言改称侍内。
内史省的职能为参与决策,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总揽六部,负责政策的执行。
刘武周政权之中,论以官品,被任为左仆射的杨伏念最高,但最得刘武周信任的,却非苑君璋不可。苑君璋是他的妹婿,身份不同,且其人虽然不识文字,天生有治政的才能,故刘武周常言:“君璋虽无文墨,然其智谋胜於千卷。”对他相当倚重。
不但身份不同,深得刘武周的信赖,苑君璋现任刘武周政权的内史令,并掌管机要,决策枢机,是刘武周政权决策圈中,除刘武周以外的首要人物。因而,在接受了刘武周“南北夹击”的提议之后,底下来有关具体的用兵部署与战略协同,李善道就可不必再使者来往,与刘武周细商,耽搁时日,而是可直接与苑君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