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名因释将情义扬(4 / 5)

加入书签

拔营起寨,日夜赶路,赶紧回去河内?只要郎君到了河内,武阳等郡援兵开到,就不怕他狗日的了!”

    因为在离开河内时,给高曦的有暗底嘱令,对河内,李善道有担心,但没有秦敬嗣、焦彦郎,包括萧裕等这么担心。他沉吟了下,说道:“河内如果有事,咱们纵便今天回去,也已来不及。我在临出河内前,对沐阳有所叮嘱。河内之要,首在河阳三城。沐阳在河阳置有内应,只要河阳三城,他能及时得占,河内短期内就可保无虞。你们对此,不用太过担忧。”

    秦敬嗣等茫然不解。

    焦彦郎问道:“郎君,你给高将军做了甚么叮嘱?高将军何时在河内置的内应?”

    “这些以后,再与你们说。当前之急,两件事。第一,七八千的俘虏,要在一天内收编完成;第二,抓紧安排弘农等县的留守事宜。这两件事要在两天内完成,两天后,拔营还河内!”

    无论河内郡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弘农等县,不能就这么丢掉。

    这既是关系到挡住李渊出关的战略布局,也是李善道的一条后路,——退一步说,河内万一真的丢了,他总也还得有个地盘才行,要不然,他就成游寇了,早晚必然覆灭,弘农郡等地尽管不大,地位紧要,多山,形势也险要,有这块地盘在,好歹尚能得以喘息,再待时机。

    诸将接令罢了,秦敬嗣有点犯难,说道:“郎君,七八千俘虏,一日收编,不好办吧?”

    “元德,你是何见?”

    萧裕抚摸胡须,寻思了下,说道:“俘虏中最堪用者,无非牛、吴四将的部曲,特以牛、吴两将所部最为精悍,余皆山贼、流民之属。末将愚见,何不如明公释牛、吴诸将一般,宣喻俘中的山贼、流民,不愿留者,尽听自去,而收留者以编伍之?”

    焦彦郎问道:“山贼、流民如果这么处置的话,牛、吴四将的部曲呢?也不留者任去么?”话里带着点可惜,毕竟正如萧裕所说,牛、吴四将,特别牛、吴两将的部曲还是可称精锐的。

    萧裕说道:“牛、吴诸将部曲,愚见亦可用以此法,以示明公宽宏。不过,明公,末将若料之不差,牛、吴诸将部曲不是本地人,则就算对他们说,任其自去,走的也定无几,因为他们在这里无乡可回、无亲友可投,——即便入山为贼,他们人地两疏,贼也难当。所以,此法似亦可用之。已允彼辈自去,而彼辈自愿留下,底下对彼辈的改编,明公,就容易多了。”

    李善道笑问秦敬嗣、焦彦郎说道:“元德此策何如?”

    秦敬嗣、焦彦郎被萧裕的办法说服了,两人答道:“萧公此策好,依此收编,一日诚然可成!”

    李善道想了想,说道:“俘中的山贼、流民就用此法;牛、吴四将部曲也用此法。唯是牛、吴四将部曲,本素习练,勇悍之众,四将虽去,非大将不能统领威服。元德,牛、吴两部俘虏,尽拨你统带;常、张两部俘虏,敬嗣、彦郎,分拨入你两人营。其余山贼、流民之属,编为一部,万彻,你来统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