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海寺 第六十二章 秦陈心佩赞蒲山(3 / 4)
sp;“郎君得的诗,必然都是好诗,小奴敢愿听听。”
李善道曼声吟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郎君,这是诗么?”
李善道说道:“丑奴,这次往取酸枣,你觉得咱能顺利打下么?”
“有侯郎君和张道长为内应,定然能够打下。不过……”
李善道问道:“不过甚么?”
“不过郎君,小奴有点不懂,为何不随蒲山公,南下往取襄城、颍川?襄城、颍川是两个郡,酸枣只是一个县,且则蒲山公名动四海,是不是跟蒲山公去打襄城、颍川,获利能够更多?”
李善道讶然说道:“丑奴,你还有这个盘算?”
高丑奴挠头憨笑,说道:“郎君,倒也不是小奴想到的这点,小奴是听王三郎私下说的。”
原来是王须达有此一说,那就不奇怪了。
李善道问道:“除了王三郎,还有别的谁,亦有此意?”
“别的,小奴就没听说了。”
这样看来,部中上下在进战思想方面,还是比较团结一致的,或换言之,还都是肯听从李善道的命令的,则王须达有此一念这事儿,暂亦就不必多管即可。——要非如此,“上下同欲者胜”,李善道还真得再专门为此开一个“战前思想统一会”不成!
“丑奴,往后你在部中,再听到类似的事,立即向我禀报。”现今李善道的部曲,比之早先,已是渐多,部曲一多,对部曲的思想动态这块儿,有时,难免就会有些不能尽知,高丑奴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是提醒了李善道,往后在部曲、部将们的思想方面,得加深了解。
“是,郎君放心,小奴但有所知,一定即刻禀与郎君。”
李善道说道:“丑奴,这是咱俩说的话。我之此话,你不要往外传。王三郎此语,细细究之,其内不仅有贪图襄城、颍川两郡财货多於酸枣之意,并似有附凤攀龙之心。蒲山公,论以名望,的确远胜过翟公,可要说他就是个好凤凰,并不见得。丑奴,你需知得,如果是个好凤凰,咱攀一攀,亦无妨;然若不是个好凤凰?丑奴,记住,有道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郎君的意思是,蒲山公不是个好凤凰,不值得咱攀附?”
打赢了张须陀后,哪怕李善道部中,也已开始有一些知晓此战定策、作战等整个过程的将士,对李密心生佩服。高丑奴,说实话,对李密现也是挺佩服。可李善道却说,他不是个好凤凰?
李善道未再多做解释,只是说道:“丑奴,我这话,你莫要外传,多品一品。”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