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贾南风(2 / 4)
在这紧急关头,贾充的妻子郭槐提议让长女贾南风代替妹妹出嫁。
贾南风时年十五岁,虽然容貌并不出众,但身材高挑,足以撑起礼服。
尽管贾充对这个决定有些犹豫,但时间紧迫,他别无选择。
于是,在无奈之下,贾南风被迫代替妹妹贾午,嫁给了太子司马衷。
这场原本出于权宜之计的婚姻,就这样将贾南风与西晋的储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此改变了他们两个人的命运。
史载贾南风“丑而短黑”,《晋书·后妃传》形容她“妒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子司马衷的“不慧”——这位未来的晋惠帝,智商低下,甚至留下“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谈。
夫妻间的“强女弱男”,成为贾南风日后干预朝政的重要前提。
在太子妃时期,贾南风的狠辣已初露锋芒:她曾因其他姬妾怀孕,亲手持戟击打孕妇腹部,导致胎儿流产。
晋武帝司马炎得知后震怒,欲废黜其太子妃之位,最终因皇后杨艳及大臣荀勖等人的劝阻才作罢。
这次风波让贾南风深刻意识到,权力是保全自身的唯一筹码,也让她看清了西晋朝堂“门阀互保”的政治规则。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被册封为皇后。
此时的朝政大权,掌握在晋武帝的岳父、太傅杨骏手中。
杨骏为独揽大权,排挤宗室,任用亲信,甚至篡改晋武帝遗诏,引发朝野不满。
对于渴望权力的贾南风而言,杨骏无疑是她掌权路上的最大障碍。
为扳倒杨骏,贾南风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手腕。
她深知仅凭后宫之力无法撼动权臣,于是暗中联络被杨骏排挤的宗室诸王——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并联合朝中对杨骏不满的大臣张华、裴頠等人,形成反杨联盟。
永平元年(公元291年),贾南风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令楚王司马玮率军入京,宣布杨骏谋反,随即派兵包围杨骏府邸。
杨骏为人怯懦,在兵变中慌不择路,躲入马厩被乱兵杀死,其家族及亲信被诛灭三族,史称“杨骏之诛”。
杨骏倒台后,朝政落入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手中。
贾南风本想借此掌控实权,却发现自己仍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她再次故技重施,利用楚王司马玮对司马亮、卫瓘的不满,先下诏命司马玮诛杀二人,随后又以“矫诏杀大臣”为由,将司马玮处死,一举铲除两大政敌。
这场连环政变,史称“二王被杀”,短短三个月内,西晋朝堂的核心权力层被彻底清洗,贾南风终于以皇后之尊,实现了“临朝称制”,成为西晋王朝实际的掌权者。
贾南风临朝后,并未像史书中某些“妖后”那样肆意妄为,反而展现出一定的治国能力。
她重用张华、裴頠、裴楷等有才干的大臣,这些人虽非贾氏亲信,却都是西晋初年的贤能之士。
在他们的辅佐下,西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稳定局面,史称“元康之治”——这一时期,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经济略有恢复,与后来的“八王之乱”形成鲜明对比。
但贾南风的统治,始终笼罩在“权力合法性”的阴影下。
她虽能任用贤臣,却无法摆脱对权力的绝对控制欲,更无法解决西晋王朝根深蒂固的两大矛盾:一是“宗室诸王”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二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矛盾。为巩固自身权力,贾南风采取了“以宗室制宗室”“以士族制衡士族”的策略,却也为日后的动乱埋下隐患。
更致命的是,贾南风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