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清穿的日子1o(2 / 2)
。
……
又过了两日,午膳时分。
小太监照例提来了食盒,今日的菜色是黄焖鱼翅和葱烧海参,配了鸡丝银耳汤和栗子面小窝头,可见厨房是用了心思的。
明殊吃得从容,甚至比平日还多用了半碗汤,饭后,她照例给了赏钱,也照例收下了家里捎来的一包五香卤牛肉干。
回到耳房,她关上门,牛肉干嚼劲十足,香味浓郁,她却难得没了胃口。
她拿起一张裁好的薄纸,用细笔蘸了墨,写下两行看似家常的暗语:
“北风紧,需厚裘。
肃州姑母捎来干肉,味重,可佐餐,然性燥,望父亲饮食清淡为要。”
翻译过来便是:西北战事紧迫,需要大量后勤物资。
物资正运往肃州方向。
此事关系重大,但易引内部紧张,请父亲务必低调谨慎,切勿卷入其中。
这时候伸手,皇帝要杀人的!
不怕死的就贪,她不管!
她将纸条卷成细条,小心地塞进一块牛肉干被撕开的缝隙里,再用肉丝轻轻掩盖好,外观上几乎看不出破绽。
次日,这包牛肉干会随着日常的物资传递,安然送出宫外,抵达宋父的手中。
……
紫禁城的天气渐渐变冷,同时,一种紧张的氛围也渐渐充斥其中。
景阳宫虽偏安一隅,但明殊也“无意”
间知道,皇帝的御书房,是愈热闹了。
康熙皇帝召见臣子的频率陡然增加,不再是平日里的翰林学士,更多的是兵部、户部的堂官,以及几位深得信任的满洲都统。
他们进去时神色凝重,出来时步履匆匆,连带着御书房周围当值的太监,都屏息凝神,比往日多了十二分的小心。
内务府的供应也悄然变化,绸缎、皮料、药材,特别是些能久存耐用的物资,大份额调拨出去。
等到寒冬腊月时,朝廷对噶尔丹用兵的事情,终于不再是秘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