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靖康之变(3 / 5)

加入书签

宗就秘密派使者渡海,跟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

,约定两国夹击辽国,金军攻辽中京,宋军攻辽南京,灭辽之后,宋国将原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

盟约签完,徽宗更是急不可耐,于宣和四年,直接任命童贯为河北、河东宣抚使,让他带着十万大军北伐辽国。

可这支宋军,早就不是当年能抵御辽国的劲旅了。

这些年,士兵们要么被拉去搬运“花石纲”

,累得半死不活;要么被贪官克扣军饷,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心思训练?刚走到燕京郊外,就遇上了辽国的残兵。

本以为是手到擒来,没成想辽军虽弱,却比宋军更有血性,一阵冲杀下来,宋军瞬间乱了阵脚,士兵们扔了盔甲、丢了武器,跟没头苍蝇似的乱跑,连带着粮草、帐篷都被辽军抢了个干净。

童贯在中军帐里听得外面喊杀声震天,吓得腿都软了,最后还是靠着亲兵保护,才灰溜溜地逃了回来。

最后还是金军厉害,没等宋军缓过劲来,就自己一路杀到燕京,轻轻松松把辽国灭了。

徽宗盼着的“收复燕云”

,成了一场笑话,金国不仅没把燕云还给大宋,反而借着这次机会,把宋军的虚弱看了个透。

完颜宗望等金军将领看着宋军逃跑的狼狈样,私下里冷笑:“原来这大宋,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空架子,等咱们养好了精神,下次就轮到打他们了!”

而远在汴京的徽宗,还在为童贯编造的“小胜”

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一场灭国之灾,已经在北方悄悄酝酿。

宣和七年十一月,汴京城迎来了当年的第一场雪。

徽宗正在上清宝宫举行斋醮,林灵素此时虽失宠,但仍被允许参与道事,只见他在坛上高声宣称:“上天垂怜,将赐陛下无边福寿!”

徽宗听得喜笑颜开,当即下令赏赐所有道士。

可就在此时,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送到了宫中:“金军分两路南侵,东路已破檀州,西路逼近雁门关,河北、山西诸州接连失陷!”

原来金国灭辽后,早已对大宋的富庶垂涎三尺。

完颜阿骨打死后,继位的完颜吴乞买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南下,他们看透了徽宗的昏庸、大宋的腐败,知道这是吞并中原的最好时机。

于是,金军以“宋廷违约,不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为借口,兵分两路,大举南侵。

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从平州出,不到一个月便占领了燕京。

沿途宋军要么不战而降,要么一触即溃,守将们要么是蔡京、童贯提拔的亲信,根本不懂军事;要么是早已被搜刮得没了斗志,只想保命。

金军渡过黄河时,守河的宋军竟连营寨都没扎好,见金军来了,纷纷弃船而逃,完颜宗望不费吹灰之力便渡过黄河,直逼汴京。

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从大同出,一路攻克朔州、代州,直取太原。

太原守将王禀率军民拼死抵抗,可徽宗却迟迟不派援军,此时的朝廷,还在为“是否迁都”

争论不休,童贯甚至偷偷带着自己的亲信和财宝,从太原逃回了汴京。

最终太原城破,王禀战死,西路军与东路军形成夹击之势,汴京危在旦夕。

警报接连传到汴京,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大臣们有的主张迁都南下,有的主张坚决抵抗,争吵不休。

徽宗看着满朝文武,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当了二十多年皇帝,从未处理过如此危急的军情,平日里只会赏画、填词、与李师师厮混,此刻早已慌了神。

不久后,金军使者带着檄文来到汴京,檄文中历数徽宗的罪状:“沉迷声色,荒废朝政,任用奸佞,搜刮民财,联金灭辽却失信于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