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怒人怨(4 / 4)

加入书签

姓、宽宥大臣,才能安定天下,稳固社稷啊!”

话音刚落,高洋突然猛地转头,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狠厉,狞笑道:“你敢教训朕?是不是和那些逆贼串通好,想谋反夺权?”

他猛地拍向床榻叫道:“来人!

把这个逆臣绑了,扔到锅里煮了!”

侍卫们立刻上前,架起杨愔就要拖向门口的铁锅。

杨愔虽被架着,仍高声疾呼:“陛下三思!

杀臣易,安天下难啊!”

侍卫们都知道杨愔是忠臣,也明白他一死北齐必乱,便故意放慢脚步,暗中使眼色让小太监去禀报娄太后。

娄太后接到消息,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匆匆赶来。

她一见杨愔被绑在刑架上,铁锅已烧得冒热气,当即扑到高洋床前,老泪纵横地跪倒在地:“陛下!

杨宰相是辅佐高家的忠臣,是国家的栋梁!

他若死了,谁来帮您打理朝政?谁来守护北齐的江山?求您看在老身的面子上,放了他吧!”

高洋看着娄太后花白的头和满脸的泪水,浑浊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松动。

他沉默了片刻,才不耐烦地挥手:“罢了罢了,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放了他。”

杨愔被松绑后,踉跄着起身,对着娄太后深深一揖,再看向高洋时,眼中只剩绝望。

经此一事,他再也不敢进谏,这暴君早已神志尽失,多说一句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此后,杨愔只能终日守在朝堂,眼睁睁看着高洋在疯狂的边缘越走越远,看着北齐的希望一点点被黑暗吞噬。

天保十年十月,高洋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他躺在病榻上,意识模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喊着“杀”

“不要过来”

临终前,他突然清醒了片刻,召来弟弟高演和高湛,还有宰相杨愔,嘱咐一番便撒手西去,年仅三十四岁。

回望高洋的一生,堪称一场从潜龙到恶鬼的彻底堕落。

早年未登基时,他藏起锋芒,在兄长高澄遇刺的危局中,以过人胆识稳住朝局,率军平定叛乱,一步步将北齐基业牢牢握在手中;开国之初,他也曾宵衣旰食,改革官制、整顿吏治,连周边的突厥、柔然都对北齐忌惮三分,彼时的他,分明有着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可权力终究是一把双刃剑,当至高无上的皇权彻底失去约束,潜藏在他骨子里的暴虐与荒淫便如洪水般泛滥。

他沉溺酒色,将后宫变为纵欲的乐园;他蔑视伦理,对亲族、大臣家眷伸出魔爪;他猜忌嗜杀,用铁笼焚杀兄弟,用长矛刺穿婴儿,让元氏宗室的鲜血染红漳水。

从励精图治的开国君主,到天怒人怨的暴君,他亲手撕碎了自己的名声,也将北齐的国运拖入了深渊。

高洋死时,宫中空无一人真心哀悼,朝野上下只余“暴君终亡”

的暗叹。

而他的故事,也成了后世流传千古的一面镜子:权力能成就一个人的伟业,亦能彻底毁灭一个人的心智。

若在权力面前守不住本心,抵不住欲望的诱惑,即便坐拥万里江山,最终也只会落得众叛亲离、遗臭万年的下场。

北齐的兴衰更是印证了一个道理:王朝的稳固,从不是靠君主的暴虐威慑,而是靠贤明的治理、忠臣的辅佐,更靠对百姓的善待。

高洋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了短暂的“威慑”

,却失去了最根本的民心。

当民心散尽,再强大的王朝也会如大厦倾颓,无可挽回。

这血淋淋的教训,跨越千年时光,依旧在警示着世人:民心才是王朝真正的根基,失民心者,终将失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