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黄巾蜂起(3 / 4)
p>
火焰借着风势迅蔓延,先烧毁了灵台、乐成等殿宇,又舔舐着蔓延至北阙,随后向西席卷而去,连章德殿、和欢殿这些历代帝王举行朝仪的核心建筑,也尽数被烈火吞噬。
宫中宿卫拼力抢救,从四面提水泼洒,却仿佛火上浇油,火势反倒愈烧愈猛。
等到大火终于渐息,昔日巍峨的南宫已化为一片焦黑。
那些雕梁画栋的龙台凤阁,多成断壁残垣,梁柱的灰烬里还冒着青烟。
要知道,南宫始建于西周,历经数朝帝王修葺扩建,到东汉时已是帝国举行重大朝仪的场所,承载着数百年的礼制与威严。
南宫焚毁的消息传来,灵帝总算露出几分痛心之色。
他站在废墟前,望着满地焦木,执意要兴工重建,恢复旧貌。
可国库早已被他挥霍一空,连军饷都难以为继,哪里拿得出重建宫室的巨款?他整日愁眉不展,连西园的游乐都失了兴致。
赵忠、张让瞧在眼里,立刻凑上前来献上一计:“陛下莫愁,可奏请加征全国田赋,每亩增收十钱。
天下良田无数,积少成多,不出数年,便足以重建南宫了。”
灵帝闻言,脸上的愁云瞬间散去,当即拍板:“准奏!”
他全然不顾百姓刚经黄巾战乱,早已困苦不堪,火颁诏各郡县,按亩加征田赋。
诏书一下,民间怨声载道。
本就颗粒无收的农户,为了缴纳新增的赋税,只能变卖耕牛、典当家宅,甚至卖儿鬻女。
而那些负责征收的官吏,又借机层层盘剥,每亩实际征收远十钱。
南宫的废墟还未清理,百姓的血泪已顺着田垄流淌,汇入王朝覆灭的暗流之中。
灵帝只盼着早日重建宫殿,却不知这加征的每一文钱,都在为自己,也为大汉王朝,掘得更深的坟墓。
乐安太守陆康听闻加征田赋的诏令,急得彻夜难眠。
他深知百姓已在黄巾战乱与苛政下苦苦支撑,这新增的十钱田赋,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思虑再三,他毅然上疏谏阻,疏中写道:“春秋之时,鲁宣公始行税亩,便遭螺灾;鲁哀公增征赋税,连孔子都斥为不合情理。
如今朝廷怎可聚敛民财、强夺民物,妄自大兴土木?此举违背圣训,无异于自蹈危亡之路啊!”
奏疏传入宫中,张让、赵忠看后,眼中寒光一闪。
二人立刻在灵帝面前添油加醋:“陛下,陆康这是明着谤毁圣明!
他将加征田赋说成亡国之举,分明是诅咒大汉,此乃大不敬之罪,绝不能轻饶!”
灵帝本就对陆康扫了自己重建南宫的兴致心怀不满,听了宦官的挑唆,更是怒不可遏,当即下诏将陆康治罪。
幸得待御史刘岱深知陆康忠心,冒死进言,力陈陆康乃是忧国忧民,并无不敬之心,反复恳请灵帝从轻落。
一番力争之下,灵帝才勉强松口,免了陆康的死罪,改判他戴罪归田。
陆康虽得保全性命,却也被剥夺了官职。
朝堂之上,见此情景,再无人敢对加征田赋之事说半个“不”
字。
那道每亩十钱的诏令,便如一把锋利的刀,继续在百姓身上割取血肉,而灵帝与宦官们,正用这些血肉,堆砌着南宫废墟上的奢靡幻梦。
有了加征田赋的财源,灵帝便迫不及待下诏,令各州郡征集材木、文石,专供南宫重建之用,又派内侍宦官前往督工监造。
这些内侍本就贪得无厌,到了地方,便借着监工之名向州郡官吏大肆索贿。
官吏若稍有迟疑,或行贿不足,他们便指着送来的材木文石挑剔:“这等劣质货色,怎配用于南宫?”
随即强令将材料折价贱卖,付的钱款却只有原价的十分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