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安史之祸(4 / 5)
半透明的鲛绡短襦,临风而立露着雪腻的前胸纳凉。
宫人们见了都慌忙回避,唯独李隆基在朱红廊柱旁静静观赏,还常捻着胡须戏言:这嫩得呀,就像刚剥壳的鸡头肉。
杨贵妃听了,便会嗔怪地瞪他一眼,眼波流转间却带着几分娇憨,似羞非羞地用团扇半掩着胸口,那模样更让李隆基心旌摇曳,恨不能将这柔腻春光藏进眼底。
有时她刚浴罢,青丝还湿漉漉地垂在肩头,便兴起跳起《霓裳羽衣曲》。
罗衣随着旋舞飘举如流云,浴后的体香混着温泉水汽,在殿宇间弥漫开来。
她时而抬臂如托云,时而折腰似揽月,鬓边金步摇叮咚作响,与乐声相和。
李隆基看得痴了,常忘了端在手中的酒杯,直待舞罢,才想起连声叫好,拉着她的手不肯放:爱妃这舞,真是看一辈子也不腻。
华清宫的温泉水每日都冒着热气,洗去了尘俗却洗不去这宫闱的奢靡。
骊山上的晚霞映着相拥的身影,谁也没留意,那歌舞声里早已藏了风雨欲来的预兆。
天宝十三年,关中水旱频,百姓饥寒交迫。
李隆基担忧灾情,杨国忠却献上嘉禾谎称:“天虽多雨,却不伤庄稼。”
扶风太守房琯上报灾情,反被他派御史追查问责。
自此朝臣谁敢再言灾情?
李隆基被蒙在鼓里,以为天下富足,赏赐宠贵更是毫不吝啬。
韩国夫人得照夜玑,虢国夫人得子帐,秦国夫人得七叶冠,皆是稀世珍宝。
他赐给杨贵妃的虹霓屏,是隋朝遗物,上面雕刻着西施、赵飞燕等美人,各长三寸许,面目如生,以水晶为底,珠宝镶嵌,巧夺天工。
杨贵妃随手转赠给杨国忠,引得无数人艳羡。
朝堂上下奢靡成风,贵戚们向李隆基献食,动辄上千盘水陆珍馐,一盘的花费便抵得上平民十家之产。
秦国夫人与杨铦死后,杨国忠成了诸杨之,军国大事全由他裁决。
李隆基则与杨贵妃及韩国、虢国二夫人连日征歌逐舞,还常召集妃嫔、诸王及大臣观赏杂乐百戏,任百姓围观,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
他极爱音乐,所谱新曲常假托神女所授,除了《霓裳羽衣曲》《凌波曲》,还有《紫云回》《春光好》《荔枝香》等佳作。
兴致来时便召乐工齐聚禁中,杨贵妃击磬,他亲自敲羯鼓助兴,或是与诸王臣下弈棋掷骰,玩得不亦乐乎。
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又得李隆基宠信,渐渐不把宰相杨国忠放在眼里,两人嫌隙日深。
杨国忠在李隆基面前屡屡进言:“安禄山威权太盛,恐为国患!”
安禄山则哭诉:“臣因受陛下恩宠,遭杨国忠嫉恨,怕是活不久了!”
李隆基被安禄山灌了迷魂汤,不仅不听杨国忠之言,反而安慰道:“有朕在,你不必担忧。”
他还想授安禄山同平章事,杨国忠急忙劝阻:“安禄山目不识丁,虽有军功,怎配做宰相?若下此诏,四夷都会轻视朝廷!”
李隆基只好改授安禄山为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千户。
安禄山得知是杨国忠作梗,对他恨之入骨。
即便如此,李隆基对安禄山仍是有求必应。
安禄山上奏说麾下将士出征奚契丹有功,请求破格封赏五百余名将军、两千余名中郎将,李隆基当即照准。
他从京师还镇后,又请以三十二名蕃将替代汉将,李隆基不顾朝臣劝谏,依旧应允。
自认为高枕无忧的李隆基,越沉湎声色。
天宝十四年六月,安禄山又上表请求献马三千匹,每匹由两名兵卒护送,还派二十二名蕃将随行。
李隆基遣使传诏:“献马可待冬日,十月你可亲自来,朕在华清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