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贵妃承欢(2 / 5)

加入书签

丹药堆满案几。

到了夜晚收药时,他又对外宣称:“神明说药不需收,自有他们守护。”

李林甫等人立刻上表祝贺,甚至自请将私宅改为道观,君臣上下互相欺瞒,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那些术士炼制的丹药,多是金石水银、怪草异木混合而成。

李隆基服下后,长生效果未见,反倒把一腔欲火激了起来。

他开始在后宫万千佳丽中肆意寻欢,渐渐觉得寻常美色也索然无味。

后宫佳丽虽多,日久也让李隆基眼花缭乱。

他竟琢磨出各种荒唐法子来决定临幸何人。

起初,他让宫女们掷骰子决胜负,谁赢了便宿在谁的宫中。

宦官们私下里戏称这骰子为“锉角媒人”

玩腻了掷骰,他又效仿晋武帝司马炎的羊车临幸之法:每日在宫中设宴,命妃嫔们头上插满艳花,他亲自放出一只粉蝶,粉蝶停在谁的花上,便临幸谁。

因宫女太多,他临幸过后常常记不清是谁,便命人在已幸宫女的手臂上打上“风月常新”

的印记,作为标记。

可即便如此,他仍觉不够尽兴,又命高力士出使江南,去搜访更美的女子。

高力士一路南下,看过不少美人,却都觉得不及宫中佳丽。

直到辗转至闽中莆田县,才终于寻得一个绝世丽姝,连忙护送回京。

这女子名叫江采苹,父亲江仲逊是当地的行医郎中。

采苹九岁便能吟诗诵赋,及笄之年更是出落得丰神楚楚,秀骨姗姗,且擅长文艺,诗赋双绝。

长安三宫、东都两宫的所有佳丽,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

江采苹一入宫,便深得李隆基宠爱。

她不喜浓妆艳抹,常着淡装雅服,自有一番风韵。

更特别的是,她极爱梅花,所居之处的阑槛旁,必植数株梅树。

李隆基特意为她的住所题写“梅亭”

二字,每逢梅开,两人便在花下饮酒赋诗,常常到深夜还不舍离去。

李隆基因此戏称她为“梅妃”

梅妃曾撰写《萧》《兰》《梨园》《梅花》《风笛》《玻盂》《剪刀》《绮窗》八赋,篇篇工妙,传为佳话。

一日,李隆基召集诸王在梅亭设宴,梅妃侍坐一旁。

饮至半酣,李隆基命她吹奏白玉笛,那笛声抑扬宛转,不疾不徐,听得诸王啧啧称叹。

吹罢笛,梅妃又起身跳惊鸿舞。

她身姿轻盈,往复回环,时而如越国西施般婉约,时而似汉宫飞燕般灵动。

诸王看得目眩神迷,赞不绝口。

舞毕,她鬓不乱,脸上只泛着淡淡红晕,粉白相间,宛如一枝迎雪早梅,娇艳动人。

李隆基笑着对诸王说:“朕的妃子乃是梅精转世,吹白玉笛,作惊鸿舞,是不是满座生辉?”

随即命梅妃剥橙醒酒,遍赐诸王。

那一刻,他以为自己寻到了世间最美的风景。

可李隆基向来是得陇望蜀的性子。

梅妃的专宠并未持续太久。

一次,他前往温泉宫游玩,驸马都尉杨洄伴驾随行。

杨洄为了讨好皇上,神秘兮兮地举荐:“陛下,臣知道有位美人,容貌才情,怕是连梅妃也不及。”

李隆基顿时来了兴致,立刻命高力士暗中将这美人召入宫中。

他万没想到,这道旨意竟引出一段宫廷丑闻。

杨洄举荐的美人,竟是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

杨氏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后迁居蒲州永乐县独头村。

父亲杨玄琰曾为蜀州司户,她生于任所,自幼丧父,寄养在叔父杨玄珪家中。

开元二十二年,杨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