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广选声色(4 / 4)
制”
的话语,此刻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他捻着胡须笑了笑,对身旁内侍道:“既然来了,便都留下吧,别委屈了这些姑娘。”
一句轻飘飘的话,便将五千余名女子的命运,尽数收进了这深宫内苑。
打这以后,太极殿的早朝成了稀罕事。
司马炎索性把奏折搬到了寝殿,却常常对着美人的笑靥走神,朱笔悬在半空,半天落不下去。
白日里,他爱携着新入宫的娇娥在御花园闲逛,看她们扑蝶时裙裾飞扬,听她们唱江南小调时吴侬软语;到了夜里,更是没了章法,今日宿在栽满桃树的披香殿,明日又转到临着湖水的汀兰轩。
有时喝了几杯酒,兴致上来,便让内侍一次传三四位美人过来。
烛火摇摇晃晃照在满殿的绫罗绸缎上,脂粉香混着酒气,熏得人骨头都酥了。
他搂着这个的腰,听着那个的笑,把批阅奏折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连贴身太监小声提醒“明日有急报”
,都被他挥手斥退:“天大的事,也等朕醒了再说。”
一身精力像被开了闸的洪水,哗哗往温柔乡里淌。
没过多久,他眼下便有了青黑,连走路都带着几分虚浮,可只要一看见那些年轻鲜活的面孔,便又打起精神,仿佛要把这后宫的春色,都一口口吞进肚里才甘心。
可终究是血肉之躯,哪里禁得住这般无度。
不过半年,司马炎便肉眼可见地憔悴下来,往日里红光满面的脸颊添了几分蜡黄。
一日早朝,他刚坐上龙椅,便眼前黑栽倒在地,吓得朝臣们魂飞魄散。
此后便病卧龙床,连奏章都无力批阅,只得召来太医日夜诊治。
幸得宫中良医手段高明,调理了月余,才算勉强捡回半条命,能扶着内侍的手起身,偶尔处理些紧急朝政。
司马炎虽日日在后宫流连,被脂粉香迷了多半心神,却终究没忘杨艳临终前那双眼含泪的嘱托。
杨后离世两周年的那日,宫中刚过了忌辰,他便传下旨意:册立镇军将军杨骏之女杨芷为后,入主凤仪宫。
这位新后小字男胤,名芷,字李兰,入宫时刚满十八。
正是花一般的年纪,眉眼间既有少女的明媚,又带着几分世家女的端庄。
她生得明眸皓齿,顾盼间似有流光,体态婀娜如弱柳,却又不失风骨。
更难得的是性子贞静,待人接物总是温和有礼,侍奉司马炎时更是低眉顺眼,进退有度,将“妇道”
二字践行得无可挑剔。
他批阅奏折时,她便在一旁静静研墨;他偶感疲惫时,她总能适时递上一盏温度恰好的清茶;即便司马炎偶尔带着酒气晚归,她也从无半句怨言,只细心伺候他宽衣安歇。
司马炎对她,竟也生出几分与对杨艳相似的疼惜。
或许是念着杨艳的旧情,见她便如见故人影子;或许是被她这份不争不抢的温顺打动,在厌倦了后宫的争风吃醋后,反倒觉得凤仪宫这份安宁格外可贵。
他给她的恩宠,竟渐渐赶上了当年的杨艳。
她喜欢的东珠,他命人从东海采来最圆润的;她随口提过一句喜欢听琴,他便寻来天下最好的琴师入宫侍奉。
凤仪宫的灯火,又开始夜夜亮到天明,仿佛要将前两年的冷清,都一并暖回来。
杨芷的父亲杨骏也跟着水涨船高。
原是个不起眼的镇军将军,因女儿成了皇后,一跃被封为临晋侯,还升任车骑将军,手握部分兵权,一时风光无两。
朝堂上的人都看得分明,杨家的势力,随着这位新后的入主中宫,又在洛阳城扎下了更深的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