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专擅朝政(4 / 5)
皆大欢喜的局面,实则暗流涌动。
燕帖木儿全程陪同明宗南下,表面上对明宗恭敬有加,暗地里却早已布置好了杀机。
至顺元年八月,明宗的车驾行至王忽察都,距离大都仅一步之遥。
当晚,燕帖木儿以皇太子名义,献上一桌丰盛的宴席,为明宗接风洗尘。
宴席上,燕帖木儿亲自为明宗斟酒,言辞恳切:“陛下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臣略备薄酒,为陛下接风。”
明宗毫无防备,开怀畅饮。
谁知酒过三巡,明宗忽然觉得腹中绞痛,浑身无力,他指着燕帖木儿,想要说话,却口吐鲜血,当场毙命。
燕帖木儿面不改色,当即下令封锁消息,取走皇帝印玺,连夜带着亲信驰回大都,向图帖睦尔复命。
图帖睦尔得知明宗已死,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当即在大都重新即位。
这一次,他不再是“临时摄政”
,而是名正言顺的大元天子,心中快意无比。
文宗深知,自己两次登基,全靠燕帖木儿的辅佐。
若不是燕帖木儿在两都之乱中率军勤王,若不是他策划毒杀明宗,自己根本坐不稳这帝位。
因此,文宗对燕帖木儿的宠信,已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先是追封燕帖木儿的三代祖先为王,又命礼部尚书马祖常撰写碑文,将燕帖木儿的功绩刻于石碑之上,矗立在大都北郊,供万民瞻仰。
随后,文宗又下旨,罢设左丞相一职,让燕帖木儿独任宰辅,总揽朝政,同时任命伯颜为知枢密院事,制衡军方势力,确保燕帖木儿的权力不受威胁。
最令人震惊的是,文宗还颁布了一道圣旨,昭告天下:“燕帖木儿勋劳盖世,忠勇多谋……授以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太平王、答刺罕、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提调燕王宫相府事,大都督领龙翊亲军都指挥使司事。
凡号令、刑名、选法、钱粮、造作一切中书政务,悉听总裁。
诸王、公主、驸马、近侍人员,大小诸衙门官员人等,敢有隔越奏闻,以违制论。”
这道圣旨一出,燕帖木儿彻底权倾朝野。
他不仅总揽行政、军事、司法大权,甚至连官员任免、钱粮调度都由他一人说了算,诸王公主想要面见皇帝,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
一时间,大都城内,只知有太平王,不知有元文宗。
可文宗觉得这样还不够。
不久后,他又下令在兴圣宫西南侧建造一座宏伟的府邸,作为燕帖木儿的外宅,府邸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堪比皇宫。
又在虹桥南畔修建太平王生祠,四时祭祀,树碑立传,歌颂他的功绩。
更有甚者,文宗还将燕帖木儿的儿子答刺海召入宫中,赏赐无数金银珠宝,并且下旨,让答刺海成为皇后的养子。
同时,文宗将自己的次子古纳答剌改名燕帖古思,与燕帖木儿的名字相呼应,以此表明两人“义父子”
的关系。
燕帖木儿得知此事后,连忙入宫辞谢。
他跪在文宗面前,叩道:“陛下,臣子答刺海已蒙陛下厚恩,臣实在不敢再接受这般殊荣。
皇嗣乃是天潢贵胄,臣只是一介臣子,怎敢让皇子认臣为义父?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文宗亲自上前扶起他,握着他的手,语气诚恳:“卿对朕有再造之恩,朕恨不能将天下都赐给卿,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卿与朕,亲如骨肉。
此事朕已决定,卿不必再推辞!”
燕帖木儿见文宗态度坚决,知道再推辞反而会引起猜忌,只得躬身谢恩,退出皇宫。
权势滔天,美人环绕,燕帖木儿的生活愈奢靡。
没过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