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弑君篡位(4 / 5)
地的大臣们,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金国的江山,从此便落入了自己的手中。
窗外,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但对于金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由弑君者开创的新时代。
而这场生在皇宫深处的血腥政变,也将永远被载入金国的史册,成为一段充满争议与血腥的历史。
完颜亮篡位后,当即颁布第一道诏令,论功行赏,安抚政变功臣:任命秉德为左丞相,唐古辨为右丞相,乌达为平章政事。
这三人皆是昨夜弑君政变的核心参与者,如今身居相位,既是对他们功劳的奖赏,也是完颜亮对朝堂权力的初步掌控。
紧接着,他将矛头对准了已死的完颜亶。
为了彻底否定旧主的合法性,完颜亮下诏废黜完颜亶的帝号,降封为“东昏王”
,将其在位时的“皇统盛世”
刻意淡化,只强调他后期的昏庸暴戾,以此证明自己弑君篡位是“替天行道”
。
诏书颁布之日,上京街头百姓议论纷纷,虽有人私下为完颜亶惋惜,却无人敢公开质疑,新帝的铁血手段,早已通过昨夜的宫变传遍都城。
处理完旧主,完颜亮又想起了裴满氏。
这位曾与他暗中勾结、最终死于完颜亶刀下的前皇后,对他的政变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
为了彰显自己的“念旧”
,也为了安抚裴满家族的势力,他下诏追谥裴满氏为“悼平皇后”
,按照皇后礼制重新安葬。
此举既堵住了朝中对他与裴满氏旧情的议论,又拉拢了裴满部的支持,一举两得。
此外,完颜亮还尊奉自己的嫡母徒单氏与生母大氏同为太后,分别安置在东宫和西宫,给予两人同等的尊荣。
因为女真族重视嫡庶之别,尊奉嫡母徒单氏,能赢得宗室中守旧派的暂时认可;而善待生母大氏,则是尽孝道,为自己树立“仁君”
形象。
看似平衡的安排背后,是他精心计算的政治考量。
然而,这些安抚手段不过是完颜亮稳固皇权的第一步。
他心中清楚,真正的威胁来自那些手握兵权、心怀不满的宗室贵族,尤其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子孙,以及开国功臣粘罕(完颜宗翰)、撤离喝(完颜杲)的后代。
这些人要么拥有显赫的功绩,要么掌控着地方兵权,若不彻底铲除,迟早会成为他皇位的隐患。
登基后的第三天,完颜亮便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血腥屠戮。
他以“勾结东昏王、图谋不轨”
为由,先将矛头指向金太宗的子孙。
金太宗一脉在金国宗室中势力最为庞大,仅成年子孙就有七十余人,其中不少人在朝中担任要职。
完颜亮没有给他们任何辩解的机会,派遣禁军直接包围了太宗子孙的府邸,将七十余人全部逮捕,押至郊外的刑场。
刑场上,刀光闪烁,惨叫连连。
太宗的孙子完颜宗本,曾任太保,是宗室中的核心人物,他看着身边亲人一个个倒下,怒视着监斩官,厉声骂道:“完颜亮!
你弑君篡位,又屠戮宗室,必遭天谴!”
监斩官却只是冷笑,挥手示意刽子手动手。
片刻之间,金太宗一脉几乎被斩尽杀绝,鲜血染红了刑场的土地,连年幼的孩童也未能幸免。
紧接着,完颜亮又将屠刀对准了粘罕的子孙。
粘罕是金国开国第一功臣,曾率领大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立下赫赫战功,其子孙在军中威望极高。
完颜亮担心粘罕子孙会利用军中势力起兵反抗,便以“私藏兵器、意图谋反”
为由,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