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沉迷声色(2 / 5)

加入书签

与同样装扮的张放一起,带着两名精挑细选的内侍,悄悄从侧门离开了皇宫。

长安城的清晨,远比宫中热闹。

街道两旁的店铺陆续开门,伙计们忙着卸门板、洒扫门前;卖早点的摊子支起了油锅,油条的香气混杂着豆浆的醇厚,扑面而来;还有提着菜篮的妇人、背着书包的学童,往来穿梭,人声鼎沸。

成帝站在街角,看着这鲜活的景象,眼中满是新奇。

他自幼听惯了“陛下万岁”

的山呼,见惯了臣下的跪拜,此刻混在人群中,没人知道他是谁,这种自在感让他浑身舒畅。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在西市尝了刚出炉的胡饼,在书肆翻了民间话本,又在戏楼外听了段皮影戏。

成帝笑得格外开怀,连说:“这比在宫中听那些雅乐有趣多了!”

日头渐高,张放又提议:“陛下,前面便是平康坊,那里有几家酒肆,不仅酒好,还有歌女弹唱,咱们去坐坐?”

成帝欣然应允。

两人走进一家名为“醉仙楼”

的酒肆,刚坐下,便有歌女抱着琵琶过来弹唱。

那歌女唱的是一民间小调,歌词直白却动人,唱尽了寻常男女的悲欢离合。

成帝端着酒杯,听得入神,竟觉得这朴素的歌声,比宫中那些华丽的辞藻更能触动人心。

“怎么样,陛下?”

张放笑着为他斟酒,“臣没骗您吧?”

成帝饮下杯中酒,连连点头:“果然是好去处。

往后,咱们要常来走走。”

自那以后,微服出游成了成帝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他时常与张放一起,或在市井闲逛,或在郊外踏青,有时甚至会宿在城外的庄园里,体验农家的生活。

他为自己取了个化名“张公子”

,每当有人问起身份,便说是富平侯府的远亲,倒也没人怀疑。

朝中并非无人知晓此事。

丞相匡衡曾多次上书劝谏:“陛下乃万乘之尊,身系天下安危,岂能频繁微服私访?万一遇到不测,国将何安?”

成帝却把奏折丢在一边,对张放笑道:“这些老臣,就是爱小题大做。

有你在,有何可惧?”

张放也顺着他的心意:“陛下说得是。

那些人不过是嫉妒陛下能得这人间乐趣罢了。”

就这样,成帝的游兴越来越浓,甚至有时会耽误早朝。

内侍们急得团团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沉溺在宫外的声色犬马中。

这一日,成帝与张放沿着朱雀大街信步闲游,春日的暖阳透过柳梢洒在青石板上,映得人浑身暖。

张放忽然凑近道:“陛下,往前便是阳阿公主府了,听说她府里新调教了几位歌女,舞姿绝妙,不如咱们去坐坐?”

成帝本就游兴正浓,闻言笑道:“既如此,便去叨扰公主一杯薄酒。”

阳阿公主听闻“富平侯府的远亲张公子”

到访,原以为只是寻常应酬,亲自迎到府门时,见来人虽着布衣,却身姿挺拔、眉宇间自带威仪,身后张放更是恭谨随行,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待入厅分宾主坐定,她屏退左右,屈膝便要行礼。

成帝抬手止住她,道:“公主免礼,朕今日是微服出游,只当寻常访客便可。”

阳阿公主何等通透,立刻笑着应下,转身吩咐摆宴。

不多时,佳肴流水般送上,玉盏中斟满了琥珀色的醇酒。

席间丝竹悦耳,几个歌女浅吟低唱,却都引不起成帝的兴致,宫中佳丽无数,这般水准的表演早已看腻。

酒过三巡,张放便对阳阿公主笑道:“公主府中若只有这些歌舞,未免辜负了这春日好时光。”

阳阿公主早有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