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后宫秽乱(2 / 5)

加入书签

这些民谣如同利刃,刺穿了元朝吏治的腐败本质,也让惠宗的一番苦心付诸东流。

此时的元朝,腐败已深入骨髓,无可救药。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朝堂吏治腐败、改革停滞之际,罕见的天灾接踵而至。

自至正四年起,中国进入灾害多期,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黄河多次决口,滔滔洪水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洪水过后,饥荒频仍,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更可怕的是,瘟疫随之爆,病菌在灾民中快传播,大量人口死亡。

即便是都城大都,也未能幸免,街道之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他们跪地乞讨,哭声震天,景象惨不忍睹。

惠宗虽下令官府开仓赈济,甚至颁诏罪己,祈求上天宽恕,但面对如此严重的天灾,朝廷的赈济如同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缓解灾情。

天灾引的连锁反应,让元朝的统治陷入更深的危机。

河患导致漕运受阻、盐税锐减,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跌,国库日渐空虚;社会动荡不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各地频繁爆,百姓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而吏治腐败在灾荒时期变本加厉,官员们趁机克扣赈粮,中饱私囊。

至正八年,方国珍兄弟在浙东海上啸聚徒众,起兵反元。

他们劫掠沿海州县,拦截漕运船只,对元廷赖以生存的海道漕运构成了严重威胁。

元廷多次派兵镇压,却因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屡屡失利,最终不得不对其加以招抚,默认了他们的割据地位。

眼见王朝颓势日益明显,惠宗心急如焚。

至正九年,他力排众议,重新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希冀这位能臣再次力挽狂澜,拯救元朝于水火之中。

脱脱临危受命,上任后便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试图挽救危局。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脱脱决定变更钞法,行新的纸币“至正交钞”

,强制与旧钞兑换。

但新钞行过多,没有足够的金银储备作为支撑,很快引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百姓手中的纸币如同废纸,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脱脱起用贾鲁治理黄河,征调了数十万民工开凿河道、加固堤坝。

这本是缓解河患的良策,却因工期紧迫、官吏克扣工钱,让民工们饱受疾苦。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讥讽的歌谣:“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

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变钞与治河,让百姓的不满情绪彻底爆。

至正十一年,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在颍州动起义,他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

,喊出“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红巾军起义如同燎原之火,迅蔓延至全国各地,起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元朝的统治机构接连被摧毁。

惠宗急忙派遣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领六千蒙古精锐阿军及各路汉军前往镇压。

可这些蒙古铁骑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平日里养尊处优,战斗力低下。

对阵之时,见红巾军声势浩大、士气高昂,竟吓得魂飞魄散,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短短数年之间,元朝在南方的统治几乎瘫痪,各地州县纷纷被起义军攻占,王朝陷入了土崩瓦解的绝境。

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早已没了至正之初的勤政朝气。

他目睹王朝衰败,无力回天,渐渐心灰意冷,开始沉溺于享乐,宠幸佞臣康里人哈麻。

哈麻是元宁宗乳母的儿子,父亲图噜受封冀国公,借着这层家世庇荫,他与弟弟雪雪早年便进入宫禁担任宿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