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夺嫡弑父(2 / 5)
在了“枪口”
上。
东宫之中,杨勇的姬妾多达十余人,其中昭训云氏因容貌绝美,最得他欢心。
云氏为他生下三子,高、王二良娣及成姬也各有子嗣,算下来,杨勇已有十个儿子。
可他的嫡妃元氏,却常年独守空房,始终未能生育。
独孤皇后看在眼里,早已憋了一肚子火,只是碍于杨勇的太子身份,未曾作。
没多久元氏突急病,短短两日便撒手人寰。
独孤皇后当即认定是云氏下毒谋害嫡妃,冲到东宫与杨勇对质。
可杨勇不仅不辩解,反而觉得母亲小题大做,依旧让云氏执掌东宫内政,待遇与嫡妃无异。
“睨地伐(杨勇小名)这逆子!
宠妾灭妻,目无纲常,将来怎能承继大统?”
独孤皇后气得破口大骂,她暗中遣内侍日夜监视东宫,只要杨勇有半点“过失”
,便立刻报给文帝。
杨勇却毫无察觉,依旧每日与云氏饮酒作乐,将朝堂的暗流涌动抛诸脑后。
他不知道,自己的每一次“率性而为”
,都在为对手铺路;而那座看似稳固的东宫,早已在父母的不满与猜忌中,悄然动摇。
就在杨勇一步步失宠时,他的二弟晋王杨广正悄然编织着夺嫡之网。
杨广生得仪表堂堂,更兼心机深沉。
他早已觊觎储位,却深谙“藏锋”
之道。
每当文帝与独孤皇后驾临晋王府,他总会提前遣散姬妾,只留老丑婢仆侍立;府中屏帐全换作素色绢布,琴弦上故意积着尘埃,仿佛从不曾歌舞宴乐。
“二弟府中竟这般简朴,莫不是故意做给父皇母后看?”
一次随父母到访后,杨勇忍不住出口嘲讽。
杨广闻言,当即躬身垂:“兄长说笑了。
臣弟以为,家国初创,当以节俭为先,不敢僭越。”
这话恰好被屏风后的独孤皇后听见,她对杨广的好感又深了几分。
更让皇后满意的是,杨广与萧妃成婚多年,对外始终表现得情深意笃,即便姬妾有孕,也会偷偷处理掉,对外只称膝下空虚。
“还是阿麽(杨广小名)懂事。”
独孤皇后私下对文帝感叹:“不像睨地伐,被那些狐狸精迷了心窍。”
杨广深知光讨父母欢心不够,更需拉拢朝臣。
他常以重金打点文帝身边的内侍,让他们在御前多言自己的好话;又暗中结交重臣杨素,许以将来辅政之权。
连文帝请来的相士来和、大臣韦鼎,都被他以厚礼收买。
“晋王眉骨隆起,此乃帝王之相。”
来和给诸位皇子看过相之后,如此对文帝说。
而韦鼎被问及诸子优劣时,更是模棱两可:陛下最爱何人,便让谁嗣统,此乃天经地义。
这些话像种子般落在文帝心中,渐渐生根芽。
开皇十年,杨广出镇扬州。
半年后回京述职,返回扬州之时,他特意入宫向独孤皇后辞行。
行至阶前,突然伏地痛哭:“母后!
臣儿恐难再侍奉左右了!”
独孤皇后忙扶起他:“吾儿何出此言?”
“臣儿素日谨守本分,不知为何得罪兄长。”
杨广抹着眼泪,声音哽咽道:“他竟说臣儿觊觎储位,常在父皇面前构陷。
臣儿远在扬州,若兄长进谗言,臣儿怕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这话正戳中独孤皇后的痛处。
她早已厌恶杨勇,此刻更是怒从心起:“睨地伐太过放肆!
我还在,他便敢如此,若我百年之后,你们兄弟岂非要被他当作鱼肉?你尽管放心回扬州,我自有定夺,绝不会让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