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宝卷初政 kkxs7.com(2 / 4)

加入书签

柩停放一个月。

可在这一个月里,萧宝卷从未到灵柩前哭过一次,反而每日与宦官宫妾在后宫嬉戏,流连于温柔乡中,彻夜寻欢作乐。太极殿中冷冷清清,只有几名老臣偶尔前来祭拜,与后宫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出葬那日,天空飘着细雨,灵柩从太极殿出发,前往兴安陵。萧宝卷穿着孝服,跟在灵柩后面,脸上没有丝毫悲哀之色,反而时不时地左顾右盼,似乎对送葬的队伍很感兴趣。

到了兴安陵,按照礼制,皇帝需亲自哭灵。萧宝卷走到灵柩前,象征性地哭了几声,便说:“喉咙痛,哭不出来了。”说完,便走到一旁,看着大臣们祭拜。

大臣羊阐是萧鸾的老臣,对萧鸾忠心耿耿。他走到灵柩前,跪地痛哭,号啕大哭间,身体不断俯仰,头上的官帽不小心掉落在地上,露出了光秃秃的脑袋——羊阐年事已高,头发早已掉光,平日里都戴着假发,今日哭灵太过悲痛,竟将假发也一并弄掉了。

萧宝卷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大笑起来,边笑边对身边的宦官说:“你们快看,秃鹫到这里来啼叫了!”

宦官们闻言,都忍不住想笑,可又怕得罪大臣,只得用手捂住嘴,强忍着笑意,个个都成了“掩口葫芦”。

羊阐听到萧宝卷的话,哭声戛然而止。他抬起头,看着萧宝卷那张嬉皮笑脸,心中满是失望和愤怒。他慢慢站起身,捡起地上的官帽,拂了拂上面的灰尘,然后对着灵柩深深一揖,转身便离开了兴安陵。他知道,这个荒唐的皇帝,迟早会把齐国推向灭亡的深渊。

灵柩下葬后,萧宝卷立刻下令返回皇宫。一路上,他哼着小曲,心情大好,完全忘了自己刚送走父亲。刚踏入皇宫宫门,萧宝卷便一把扯掉头上的孝帽,随手扔给侍从:“快传朕的旨意,让张贵妃、潘淑妃她们去景和殿等着,再把上次那个善吹胡笳的艺伎也叫来,今晚接着乐!”

一旁的老太监李德全刚想说“先帝刚下葬,陛下需守孝一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还记得前几日,有个大臣劝萧宝卷“节哀理政”,当场就被拖出去杖打三十,如今谁还敢触这新帝的霉头?

次日早朝,太极殿内烛火通明,百官捧着奏疏躬身等候,萧宝卷却磨磨蹭蹭了半个时辰才驾临。他穿着宽松的常服,腰间挂着个镶嵌宝石的玉佩,刚坐上龙椅,便低头摆弄起来,玉佩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

“陛下,扬州大水,百姓流离失所,臣恳请陛下拨粮赈灾……”尚书令徐孝嗣率先出列,话音刚落,就见萧宝卷头也不抬,挥了挥手。旁边的太监总管立刻上前,尖着嗓子道:“陛下知道了,此事交户部去办,退下吧。”

徐孝嗣还想再奏,萧宝卷却皱起眉,手指在案上敲了敲:“还有事?朕看着心烦。”百官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再多言,方才的奏疏关乎数万百姓性命,陛下竟连听都不愿听完。

就这样,朝堂议事成了太监代答的独角戏。没过半月,萧宝卷更是连太极殿都懒得踏足,一日早朝,他干脆让太监传旨:“皇宫闷得慌,往后议事就别叫朕了,你们商量好报给太监总管就行。”

旨意传出,百官哗然,可谁也没敢反对。而萧宝卷转头就把东宫后院改成了马场,昔日栽种着名贵花木的庭院,被硬生生铲平,铺上了厚厚的沙土。他让人把东宫的旧马全都牵来,自己则换上短打劲装,脚踩皮靴,手持马鞭,在马场上扬鞭狂奔。

“驾!再快点!”萧宝卷骑着一匹枣红马,头发被风吹得散乱,身后数十名太监跟着马场奔跑,一边跑一边呐喊助威,鼓噪之声如同闹市,连宫外的百姓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有路过的大臣听见声响,偷偷从宫墙缝隙往里看,只见新帝在马场上玩得不亦乐乎,哪里有半分帝王的样子?

到了夜里,皇宫更是成了萧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