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2 / 3)

加入书签

位。

    他们认真负责,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保证。

    操场也重新修整过,铺上了煤渣,还安装了新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刘清明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看到他,都停下了读书,好奇地望着他。

    刘清明对着他们笑了笑,示意他们继续。

    他走到教室后面,拿起一个学生的课本翻了翻。

    崭新的书本,上面用铅笔写着娟秀的字迹。

    走出教室,刘清明对王林森说:“校长,硬件条件上来了,软件也要跟上。最重要的,是要继续做家长们的工作,争取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走进学校,接受教育。”

    王林森脸上带着激动。

    “刘书记,您放心!今年咱们乡的收入有了这么大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余钱,我有信心说服绝大部分家长送孩子上学!”

    刘清明点头。

    “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告诉他们,孩子,才是家庭的未来,是云岭乡的未来。”

    王林森叹了口气。

    “这个道理,其实谁都知道。但是没办法啊,以前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哪有钱读书?读不起书,就只能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挣钱。”

    “如果不是您带着大家种药材致富,特别是让大部分人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您就是说破大天,人家还是不会送孩子来读书的。”

    刘清明说:“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去年,我不会向你提出这个要求,因为我知道不现实。但是现在,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能再用上不起学这个借口,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

    他看着王林森,表情严肃起来。

    “乡里,会出台强制措施。九年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所有的适龄孩子,都必须上学。谁家不送孩子来,就是违法。”

    王林森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有您这句话,那我就更有底气了!我一定配合乡里,把这个工作做好!挨家挨户去动员!”

    刘清明也很高兴。

    村民们致富之后,自然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孩子有了出息,将来又会给家庭和家乡带来更多的正向反馈。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地方想要真正长久地发展下去,靠的不是一两个项目,而是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