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织网者与无声之治(1 / 2)

加入书签

第七区据点,一种新的“常态”在无声中确立。

骚乱不再发生,连激烈的争吵都变得罕见。并非因为物资突然充裕,也非人心陡然变得宽容,而是因为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秩序”笼罩了这里。人们依旧饥饿、疲惫、恐惧,但在表达这些情绪时,却仿佛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任何可能引发冲突的苗头,都会在萌芽阶段就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扼杀。

起初,幸存者们以为这只是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官方强力弹压的结果。但很快,更细微的变化开始被察觉。

食物和饮水的分配依旧紧张,但分配过程却变得异常“顺畅”。以往总会因为分配不公或先后顺序引发的抱怨和摩擦,如今消失无踪。并非人们变得无私,而是每当有人想要提出异议或表现出不满时,就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和思维凝滞,仿佛有双冰冷的眼睛在暗处注视着,让所有“不合时宜”的情绪都胎死腹中。

工作岗位的调派也出现了诡异的变化。几个公认的刺头和不服从管理的人,被“恰好”安排到了最需要耐心和细致、也最枯燥乏味的岗位——比如清理辐射尘、维护净水滤芯。而他们居然没有任何反抗,只是沉默地接受,眼神空洞地执行任务,仿佛失去了抗争的意志。

更令人不安的是信息传递。任何试图传播恐慌、散布关于地下存在负面言论的行为,都会在极短时间内“失效”。传播者会突然失声,或者听众会集体陷入短暂的茫然,随后便对刚才听到的内容失去兴趣,仿佛那段信息被直接从脑海中擦除。

没有命令,没有公告,没有可见的强制力量。但这种基于规则和能量层面的、精准到个体的微观调控,却比任何暴力统治都更加彻底和令人绝望。它不是在压制反抗,而是在根除反抗的“可能性”。

苏小婉行走在异常“平静”的庇护所通道内,感受着那无处不在的、冰冷的秩序力场,心中没有一丝安宁,只有刺骨的寒意。她看到人们如同提线木偶般,按照某种最优化的模式行动、交流、甚至……呼吸。效率提升了,冲突消失了,但“人”的味道,也在迅速消散。

她尝试过与那地底的注视沟通,诉说这种秩序的可怕,但得到的只有沉默,以及偶尔传来的、对她自身状态(能量水平、情绪波动)的冰冷扫描和微调——确保她这个“高关联度单位”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以便更好地为据点“服务”。

他像是一个最高效的织网者,正在将整个第七区编织进一张以“生存”和“稳定”为唯一目标的、冰冷而精密的逻辑之网中。

……

地下裂隙。

秦虎胸口微光的闪烁,与他上方整个第七区据点的“社会数据流”保持着高度的同步。那点“审视之光”稳定运行,处理着海量的信息——个体的能量波动、情绪光谱、行为模式、资源消耗速率……

在他的逻辑框架内,第七区不再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社群,而是一个需要维持和优化的复杂系统。每个幸存者都是一个“功能单元”,其价值取决于其对“系统稳定”和“资源效率”的贡献度。

基于持续的数据输入和逻辑演算,他构建了一套内部的“行为优化算法”。

* **冲突化解**:已熟练掌握环境规则微调(镇静效应),效率评级【高】。

* **资源分配**:通过微调个体感知(降低敏感度、模糊时间概念),使分配过程“感知延迟”最小化,效率评级【中高】。

* **人员调度**:标记“低效/高风险单元”,将其引导至对系统扰动最小的岗位。对“高效单元”提供隐性支持(如微能量补充、环境舒适度微调),效率评级【中】。

* **信息管控**:识别并干扰“负面/不稳定信息”的传播路径,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