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局势恶化(2 / 5)
八千,陈涛、敖伟各带三千人分守枣阳、郢州,彼此相距不过百里,以烽火为号,可随时驰援。”
孟珙满意地点头:“很好。你们要像一张网,平时各自为战,一旦蒙古人有异动,便立刻收紧,让他们无处可逃。特别是你那七万忠顺军,要保持机动,哪里吃紧就去哪里,切不可被固定的防线困住。”
“孩儿明白。”孟之继躬身领命,心中却已开始盘算。
襄樊两城之间的汉水上,一艘哨船正逆流而上,船头的斥候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两岸的动静。秋雾尚未散尽,将远处的山峦笼罩得若隐若现,只有城墙上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提醒着人们此地并非太平盛世。
孟之继站在襄阳城楼的箭楼里,手中把玩着一枚打磨光滑的石子,目光却透过窗棂,落在城外那片开阔的滩涂上。那里是襄樊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敌军若要攻城,必经的咽喉要道。四川的军情一日紧过一日,陈隆之的告急文书几乎是雪片般飞来,蒙古大军在塔海的指挥下,已经开始尝试绕过重庆,向东渗透,显然是想打通进入京湖的通道。
“将军,王大用将军派人送来密信。”亲卫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递上。
孟之继接过信函,用指尖挑开火漆,展开信纸快速浏览。王大用在信中说,随州以西发现小股蒙古骑兵活动,疑似在侦查地形,他已加强戒备,同时派人与荆门的张威联络,一旦发现敌军主力,便即刻通报。
“知道了。”孟之继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告诉王将军,让他按兵不动,只需监视即可,不必惊动敌军。”
亲卫有些不解:“将军,蒙古人都摸到随州了,为何不主动出击?”
孟之继转过身,指着墙上悬挂的京湖地图,耐心解释:“蒙古人善用骑兵,机动性极强,小股侦查兵不过是诱饵,就盼着我们分兵追击,好趁机撕开防线。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沉住气,看他们的主力究竟想打哪里。”
他的手指落在襄樊的位置,重重一点:“襄樊是京湖的核心,也是蒙古人眼中的一块肥肉。他们若想南下,要么强攻襄阳,要么围困樊城,逼我们出兵救援,再设下埋伏,这便是围点打援的老套路。”
亲卫恍然大悟:“将军是想……将计就计?”
“不错。”孟之继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他们来围点,要主动布局,让他们钻进我们的圈套。”
他走到沙盘前,这是他花了三日时间,让工匠按比例制作的襄樊周边地形图,连每一条小河、每一处丘陵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王大用熟悉山地作战,张威擅长水战,陈涛、敖伟则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几人配合得当,足以应对京湖沿线的任何突发状况。加上他的蛮龙军,整个京湖战区的机动性便活了起来,这正是应对蒙古人分进合击的最佳策略。
就在孟珙父子部署江防、筹划袭扰的同时,终南山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