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6 / 6)

加入书签

;   孟之经领命:“父亲放心,孩儿定会让水师战力更胜从前。”

    最后,孟珙的目光落在孟之继身上:“之继,剩余七万忠顺军,便由你全权掌管,驻守樊城,与襄阳形成呼应。这七万兵力,步甲、弩兵、骑兵皆有,你可依先前的训练之法继续壮大,将来或可成为京湖的中坚力量。”

    “孩儿明白。”孟之继肃然道,“定将忠顺军打造成坚不可摧之师。”

    孟珙点了点头,环视众将:“忠顺军虽拆分,却不可散了魂。我定下一条规矩:每年秋收之后,三地兵马需齐聚襄阳,开展军演,切磋战法,互通有无。日常训练、招兵之法,皆要依照之继先前制定的章程施行,不可懈怠。”

    “遵令!”众将领声应道。

    散会后,孟之继留在帅府,孟珙屏退左右,父子二人相对而坐。

    “之继,可知为父为何要拆分忠顺军?”孟珙问道。

    “父亲是想让忠顺军融入全局防务,而非成为孟家私兵。”孟之继直言,“如此既避了嫌疑,也能让各部在不同战区历练,将来方能应对更大的战事。”

    孟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能明白便好。如今朝廷对孟家既倚重又忌惮,拆分军队,既是自保,也是为了让忠顺军真正成为大宋的战力。”他顿了顿,语重心长道,“樊城的位置太重要,你年轻,性子又刚直,切记凡事三思而后行。与你大哥、二哥,还有王将军他们,要多通气,万不可因私废公。”

    “孩儿记下了。”孟之继躬身道。

    离开江陵时,已是暮春。孟之继勒马站在汉江渡口,回望江陵城的轮廓,心中清楚,从今往后,他便是樊城的主心骨,肩上扛着的,是数万将士的性命,是樊城百姓的安危,更是大宋江山的一角。

    江水滔滔,载着他的战船驶向樊城。船头的“孟”字将旗迎风招展,仿佛在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孟之继望着樊城越来越近的城墙,握紧了腰间的佩剑。荣耀与考验并存,他唯有步步为营,方能不负所托。

    而远处的襄阳城头上,黄蓉凭栏而立,望着樊城方向,指尖轻轻拂过腰间的玉佩。她知道,从今往后,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守护着同一个信念,只是那份藏在心底的默契,或许只能在偶尔的对视中,悄然流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