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退守蔡州(4 / 5)

加入书签

缝里扎根,狂风里不倒。

    “这孩子,做得很好了。”孟珙低声道,语气里带着长辈的疼惜,“以一城之力,拖了蒙古人这么久,还保住了大半兵力退守蔡州,没让塔海的算盘打得太顺。”

    他最担心的,是王大用会像年轻时的自己一样,认死理,非要跟城池共存亡。如今看来,这孩子比他想象的更懂变通——守住有生力量,比守住一座孤城更重要。

    只是……“重伤”二字,像根细针,扎在孟珙心上。他想起王虎臣那封刚从淮东寄来的回信,信里老兄弟言辞恳切,说已向朝廷请调,想亲自去蔡州照看儿子,却被史嵩之一党以“淮东防务吃紧”驳回。

    “史嵩之……”孟珙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却很快被更深的无奈取代。朝堂上的掣肘,比蒙古人的铁骑更让他无力。若上下一心,邓州何至于此?王大用何至于此?

    但他没有时间沉溺于这些。战事容不得半分怨怼,失了邓州,蔡州便成了新的屏障,绝不能再出岔子。

    孟珙示意亲卫扶他坐直些,伸手将舆图上的朱笔拿过来,指尖划过蔡州周边的山川河流。蔡州地势比邓州低洼,却有两条护城河环绕,城南是洪河,城北是汝水,若是善用水利,倒也能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

    “郭靖夫妇在蔡州,是好事。”孟珙沉吟道,“郭靖的勇,黄蓉的智,加上王大用的忠,守住蔡州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蔡州不变成第二个邓州。”

    亲卫连忙道:“大帅是说……粮草?”

    “不止粮草。”孟珙摇头,笔尖在蔡州与光州之间画了条线,“邓州失守,蒙古人定会全力扑向蔡州,塔海的主力加上从邓州抽调的兵马,少说也有十万。蔡州城小,兵力不足,光靠郭靖带来的残部和江湖义士,撑不了太久。”

    他需要给蔡州输血。可京湖的兵力早已捉襟见肘,江陵要防,襄阳要守,能调动的机动力量少得可怜。

    “把黄州的五千戍兵调往蔡州。”孟珙忽然道,笔尖重重落在黄州的位置,“让他们走水路,沿淮河入洪河,悄悄在蔡州城南登陆,不要惊动蒙古人。”

    亲卫一惊:“大帅,黄州戍兵是防备金兵余孽的……”

    “金兵余孽不足为惧,蒙古人才是心腹大患。”孟珙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告诉黄州守将,沿途若遇史嵩之的人阻拦,就说是我的将令,有任何罪责,我一力承担。”

    亲卫不敢再劝,连忙记下。

    孟珙的目光又转向蜀地方向。之继和之经还被蒙军主力牵制在大巴山,邓州失守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不知会是何种光景。他必须想办法让他们知道,蔡州还在,退路未绝,不必急于回援,以免中了塔海的圈套。

    “派个机灵的斥候,从夔州入蜀。”他吩咐道,“告诉孟之继,邓州虽失,蔡州尚在,让他按原计划行事,不必分心东顾。若能在蜀地打开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