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脑死亡的军队(2 / 6)
从前苏联请飞行员,杀美国人,花了那么多钱,耗费了很多短时间无法补充的资源,终于为他们这些在战场上拼命的士兵经营出了如此难得的一个野战决战的机会。
米尔顿从来没有把他们的性命当成数字……
所有士兵精神都无比振奋!
每个人都按训练时的记忆,走上运兵车、坦克、各种自行炮、补给车、拖拽火炮的卡车……等等等等。
现在在“泛马德雷集团”的两个主力营中,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轻步兵,所有人都步兵都登上了步战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步连!
当所有单位同一时间冲起来的时候,终于有了一点“钢铁洪流”的感觉。
但凡士气没那么高的部队,在看到这幅场景,自己就溃散了。
“冲!!!”
“为了‘教父’先生!”
“为了胜利!”
28辆坦克组成的2坦克连冲在最前面,跟在它们后面的则是3个机步连,指挥车则在阵型中间偏右的位置进行协调。
为了保证冲击力够强,为了保证步坦协同,这样的看似最简单的配置,实际上是效率最高,作战能力最强的。
步兵在步战车上和下车时,与坦克的步坦协同阵型也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米尔顿的士兵在强力的训练,以及多次实战中,已经逐渐学会真正的步坦协同。
许多从军校出来,“纸上谈兵”的军官,也逐渐摒弃了许多曾经的旧理念。
比如这次的排兵布阵,如果按理论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让2个坦克连在前方突破,3个机步连在后方跟进就是最佳布局。
按理论来说,一个坦克连带一个机步连,分在阵型两翼,中间偏后再走一个指挥官亲自指挥的机步连才是最好的阵型——对称、平衡、高效,而且指挥官只需要和左右两翼的指挥官沟通即可,非常方便迅速。
理论上最高效的指挥控制结构,非常平衡有利于战斗力最大化的高效战斗阵型,看起来应该是最佳方案。
能够开始提这些事情,说这些问题,说明米尔顿的军事学校已经初具成果。
然而,在实战中,军官发现这所谓理论上的最好框架,实际上真正打起来,会在暴露出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
实战中,有一个最最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
军衔,以及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其实在战术目标上,是有冲突的——坦克和步兵都互相需要掩护,而身在不同的队伍里,军官的思路就会有所不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