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传承(2 / 3)

加入书签

似乎感受到了肃穆的气氛,不哭不闹,只是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茫然地看着。

“老先生,”赵铁柱声音低沉,“您放心地走吧。您教的字,您讲的理,咱们记下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只要咱们顾家……不,只要咱们中国人还有一口气在,这东西,就断不了!”

顾清欢站在一旁,泪水无声滑落。她走上前,从怀里掏出那枚贴身珍藏的铜铃,犹豫了片刻,然后俯下身,小心翼翼地,将红绳系在了老秀才那已经冰冷僵硬的手腕上。

“先生,”她哽咽着说,“这铃铛,陪着您。黄泉路上……响着它,就不孤单了。也让它替我们……告诉那些早走的先辈,东西……还在传。”

她相信,这枚穿越了无数劫难的铜铃,会懂得她的心意,会陪着这位在生命最后时光里,依然执着于“传承”的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葬礼结束后,顾清欢找到李大姐和赵铁柱,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想教孩子们……认字。”她的声音还带着哭腔,眼神却异常坚定,“我认得不多,都是以前太奶奶和……和刚才那位老先生零碎教的。但我想,能教一个是一个。不能让孩子们……成了睁眼瞎。”

李大姐红着眼圈,连连点头。赵铁柱看着顾清欢,这个一路逃亡而来、原本怯生生的女孩,此刻眼中燃烧着他熟悉的、属于这片土地的不屈火焰。他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好!清欢,你来!需要啥,跟大伙说!”

于是,顾清欢接过了老秀才留下的那截木炭,成为了地道里新的“先生”。她教的字更简单,更多的是结合太奶奶讲过的《刍狗纪》故事。

她在土壁上画下“火”字,就给孩子们讲青禾原的祖先如何保存火种,钻木取火。

她画下“水”字,就讲陈怀安如何带领人们挖掘坎儿井,向地下要水。

她画下“舟”字,就讲林昭棠如何驾驭“破浪号”,搏击风浪,寻找新家园。

她画下“煤”字,就讲沈砚秋如何在地下挖掘“黑金”,又如何为了活命与人斗争。

她把那些遥远的故事,和眼前的地道、身边的苦难联系起来,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先辈,从来都是在各种“天地不仁”的境遇里,挣扎着、学习着、传承着,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小向阳还太小,听不懂这些。但顾清欢常常抱着他,指着土壁上的字,一遍遍地念给他听。她相信,这些声音,这些故事的碎片,会像种子一样,落在他纯净的心田里,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她还给向阳起了个大名,不再仅仅是乳名。

“就叫顾承志吧。”她对李大姐说,“继承的‘承’,志向的‘志’。继承所有不该被忘记的,立下走向光明的志。”

李大姐含着泪,用力点头。顾承志。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沉甸甸的希望。

三、地上的消息与地下的根

时间在地底的黑暗中缓慢流淌,偶尔会有一些模糊的、来自地上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递下来。有时是好消息,比如游击队又炸了一座炮楼;有时是坏消息,比如哪个地道被发现了,伤亡惨重。

这些消息像风一样在地道里流传,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希望与绝望,如同潮汐,在地底人们的心中起伏。

但无论消息好坏,顾清欢的“土壁课堂”没有停止,赵铁柱带着人的警戒和修缮没有停止,人们对小承志(向阳)的呵护也没有停止。

一天,顾清欢在教孩子们认“根”字时,外面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震得地道顶部的泥土簌簌落下。孩子们吓得缩成一团,面露惊恐。

顾清欢自己也心跳如鼓,但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没有中断教学,而是指着土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