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科学(2 / 3)
科学的解释,如同一道强光,刺破了笼罩在沈砚秋心中许久的迷雾!
原来,妹妹的死,并非虚无缥缈的“浊气”,而是这些看不见的“细菌”和吸进去的煤尘!原来,这病是可以探究根源,甚至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并非只能归结于命不好,或者天地无常!
一种混合着恍然大悟和更深切悲愤的情绪,在他心中激荡。如果早点懂得这些“道理”,如果环境不是这么恶劣,阿茶是不是就不用死?
二、地陷的道理
沈砚秋养伤的这几天,苏明远并没有离开。他背着一个小药箱,在窝棚区里穿梭,为那些在罢工冲突中受伤的矿工处理伤口,也为一些患有咳疾、皮癣等常见病的妇孺看病。他带来的那些“科学”道理和立竿见影的清创消毒技术,很快赢得了许多人的好奇和信任。
一天,苏明远查看完沈砚秋的伤势后,两人聊起了当前罢工的缘由和煤铁镇的困境。沈砚秋将地陷、矿难、陆鸿声的冷酷,以及那本染血的账本,都告诉了苏明远。
苏明远听完,沉默良久。他走到窗边(如果那破洞能算窗的话),看着外面地面上那些狰狞的裂缝,缓缓说道:“这地陷,也并非无缘无故。我在东洋也学过一些地质学的皮毛。”
他转过身,看着沈砚秋:“地下挖煤,就像在一张大桌子的空洞就越多。原本由煤层和岩石支撑的地层应力失去了平衡,上方的岩层就会向下弯曲、塌落,反映到地面,就是裂缝和塌陷。这跟你们挖煤时巷道会‘冒顶’是一个道理,只是规模放大了千百倍。”
他用手指在桌上画着示意图:“蒸汽抽水机拼命抽水,更是雪上加霜。地下水本身对岩层也有一定的支撑和润滑作用,水位急剧下降,就像抽掉了最后一点缓冲,会加速地层的失稳和塌陷。”
“所以,”苏明远总结道,语气带着科学工作者特有的冷静,“这地陷,不是山神发怒,也不是地龙翻身,而是过度开采,破坏了地质结构的平衡。是你们挖煤这个‘因’,必然导致的‘果’。是规律。”
规律!
又是规律!
从周墨白的星象地脉,到林昭棠的海洋潮汐,再到吴伯渴望探寻的航海“道道儿”,如今,苏明远又带来了疾病和地质的规律!
沈砚秋忽然发现,“天地不仁”背后,并非一片混沌,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可以被认知、被理解的规律(道理)!以前的他们,就像盲人摸象,只能感受到局部的、片面的苦难,却看不清全貌,只能将其归结于鬼神或命运。
而陆鸿声,他或许不懂得这些具体的科学规律,但他本能地利用了另一种“规律”——资本的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漠视工人生命和环境代价。在他那里,人力和自然资源,都不过是实现利润这一“规律”的工具和燃料。
三、新的火种
苏明远的到来和他的“科学”道理,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煤铁镇沉闷而绝望的空气里。
他不仅治病,也开始尝试做一些更根本的事情。
他指导矿工们如何挖掘更深的渗井,寻找相对干净的地下水源,并强调将水烧开再饮用,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他教人们用生石灰混合沙土,撒在窝棚周围和垃圾堆放处,进行简单的消毒,改善卫生环境。
他甚至试图向一些识字的年轻人,比如石头和铁柱,讲解最基本的卫生知识和细菌概念。虽然他们听得半懂不懂,但“病从口入”、“烧水喝能少生病”这些简单的道理,还是逐渐被接受。
沈砚秋是听得最认真,也是思考最多的一个。
他躺在病床上,反复回味着苏明远的话。细菌,地质平衡,规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