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运筹(2)(2 / 6)

加入书签

权力的更迭及冲击,还有夹在中间的更复杂政局动荡,别说是在大虞一朝很罕见,即便是在前朝也是少有,哪怕在前朝,不乏后宫掌权,权臣当道这类现象,可问题是这往往持续十余年,甚至是更久,像这样在短短数载内,就经历多变故,中间还伴随有内叛外战,根本就是找寻不到的。

    正统这一年号,注定是不同凡响的。

    因此正统朝的君臣,注定也是非凡的。

    “你能考虑到北虏公主,可能没有返回封地,而是潜入到西川境内,证明你是真的用心了。”

    大殿之内,罗汉床上。

    楚凌御览着所持奏疏,言语间透着赞许与欣慰,听到这话的鸿胪卿尹玉,这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些。

    说实话,即便是到现在,尹玉还是有些恍惚的。

    毕竟这仗打的太频繁了。

    北伐是正统四年发起的,但是到了正统五年才结束的,这期间大虞中枢也好,地方也罢,是存有各种风波与变动的。

    眼下正统六年还没结束,关键是因为先前的一些事宜,导致一些状况,紧密围绕着国朝抡才暴露出矛盾。

    按着正常的逻辑,一切应已国内为重,只有将问题给解决了,朝局也好,社稷也罢,才能安稳下来。

    但是大虞外部的形势变化太快了。

    东吁国主的死,这是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哪怕其在活着时,在东吁权柄被架空,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太大,可是人死了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甚至在准备这份奏疏时,尹玉的思绪有些飘散,如果是在大虞,今上没有掌权,没有理政,那么大虞是不是就会像东吁叛逆一样?

    也是想到了这里,尹玉不敢再想下去了。

    现在的大虞不是那样的!!

    “对于我朝来讲,针对东吁平叛一战,最占优势的窗口期,大概就是两个月徘徊。”楚凌将奏疏合上,抬眸看向尹玉,声音低沉道。

    “在这期限内我朝要做的太多了,兵马调动,粮草调度,对内严守,对外迷惑等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东吁的攻势要展开,一句话,等到北虏、西川、南诏各国知晓,我朝精锐要杀至天门七关一带,最好能夺占三到四关,以形成对东吁的战略压制!”

    尹玉的表情变了。

    这压力太大了。

    即便是在太祖朝时期,最占优势的那次,达成上述战略意图下,也用了四到五个月的时间。

    尹玉是没有打过仗,但其中难度有多大,他还是知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