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尺素传心​(2 / 2)

加入书签

迹。但凌霜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截然不同的信息:那比上月又多出几块钱的汇款额,意味着他又不知熬了多少个夜班,多扛了多少包水泥;那字迹偶尔的颤抖和模糊,或许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的手腕酸痛;信纸边缘偶尔沾染的一小块暗褐色污渍,像极了干涸的血迹,让她心惊肉跳;还有那反复叮嘱的“别省着”、“身体要紧”,恰恰暴露了他对她处境的深切担忧和自己无法在身边照顾的无奈。这薄薄的两页纸,承载的是大哥用青春和健康为她换来的、沉甸甸的未来。

    接着是凌雪和凌宇的信。凌雪的字迹比以前工整了许多,一撇一捺都透着认真。她会详细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得了几个“优”,被老师表扬了几次,字里行间充满了“要向姐姐学习”的劲头。她还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叮嘱凌霜:“姐,你一个人在外面要按时吃饭,晚上别学太晚,会伤眼睛的。我和小宇都很想你。” 信的末尾,总会画上一个笑脸。而凌宇的信,依旧以图画为主。他用铅笔稚嫩地画着家里养的那条老黄狗,画着屋顶的炊烟,画着想象中姐姐穿着漂亮裙子、背着书包上大学的样子,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想姐姐”、“加油”。

    这些来自弟妹的信,像一股温润的清泉,瞬间冲刷掉她积压已久的疲惫和委屈。看着那些稚拙的笔画和充满依赖的语句,她的眼眶总会不由自主地湿润。她仿佛能看到凌雪在灯下认真写字的小模样,看到凌宇趴在地上专心画画的侧影。他们是她在世上最柔软的牵挂,也是她必须变得强大的最坚硬的理由。

    这些远方的尺素,是她坚持下去最温暖、也最沉重的动力。在无数个被难题逼到墙角、被疲惫淹没到几乎窒息的深夜里,她会偷偷拿出这些被摩挲得有些发软的信纸,就着微弱的光线,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大哥潦草的字迹,妹妹工整的汇报,弟弟稚嫩的涂鸦,每一个字、每一笔划,都像一颗颗火种,重新点燃她几近熄灭的斗志,为她注入继续前行的力量。她仿佛能从中听到亲人的叮咛,感受到他们的期盼,这让她知道自己并非独自在黑暗中跋涉。

    她很少回信。买邮票和信纸对她来说是一笔需要斟酌的开销,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实在挤不出哪怕半小时的完整时间,来组织语言,倾诉心事。她所有的时间和精神,都像被拧紧的发条,全部投入到了无止境的学习中。而且,她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她的生活除了学习便是清苦,何喜可报?报忧?她绝不能让他们担心。于是,她选择将千言万语埋藏在心底。

    但她会在心里,对着南方,对着鸡鸣岭的方向,一遍又一遍地默默回应:

    “哥,你放心,我会拼命努力的,绝不会让你和大家的辛苦白费。”

    “小雪,小宇,姐姐很好,你们也要乖乖的,等姐姐的好消息。”

    这无声的承诺,比任何写在纸上的誓言都更加沉重和坚定。它将远方的牵挂,化作了她笔尖下永不停歇的沙沙声,化作了她挑灯夜战时眼中不灭的火焰。家书抵万金,对她而言,这些浸透着亲情与牺牲的尺素,是比万金更珍贵的、支撑她走过漫漫长夜的唯一光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