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河畔漫步(1 / 3)
洪水带来的混乱与创伤,在日复一日的清理和修复中,渐渐被抚平。姜家坳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只是空气中依旧残留着泥土的腥气,和一种劫后余生的、更加坚韧的生命力。骄阳似火,村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地里补种秧苗,在院子里晾晒受潮的谷物,生活仿佛一条被迫改道的河流,终于又回到了既定的河床,继续向前流淌。
就在这平淡而忙碌的夏日里,一种新的习惯,悄然在凌霜和徐瀚飞之间形成。仿佛是对抗洪抢险时那种紧张激烈、以及雨后清理时那种沉闷劳碌的一种自然补偿,每当夕阳西下,暑热稍退,晚风初起之时,凌霜总会生出一种强烈的、想要走到户外的冲动。而她的脚步,总是不由自主地,朝着村尾的方向,朝着那片熟悉的河畔走去。
起初,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靠近。她会以“饭后散步消食”为由,看似随意地溜达到徐瀚飞那间经过清理后依旧简陋、却多了几分生气的屋前。有时,他正坐在门槛上,就着最后的天光看书;有时,他在院子里修补被洪水冲坏的篱笆。见到她来,他不再像最初那样流露出明显的意外或戒备,只是抬起眼,目光沉静地看她一下,那眼神仿佛在说:“你来了。”
凌霜会笑着打招呼,然后很自然地发出邀请:“去河边走走?今天挺凉快的。” 她的语气轻松自然,不带任何勉强。
徐瀚飞的回应总是很简短,有时是一个几不可察的颔首,有时只是一声低沉的“嗯”。但他会放下手中的书或工具,默默站起身,拍掉身上的尘土,跟上她的脚步。这种默契,无需多言,仿佛成了他们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
去往河边的田间小路,被夕阳染成一片温暖的橘黄色。两人一前一后,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默默地走着。空气中弥漫着禾苗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凌霜会走在前面,偶尔回头说几句话,指着天边变幻的云彩,或者路旁一株开得正盛的野花。徐瀚飞通常只是沉默地听着,目光追随着她的手指,或者望向远方的山峦,侧脸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轮廓分明,带着一种沉静的俊朗。
他们最常去的是村子上游一处河湾。那里水流平缓,岸边有大片的草地和几棵垂柳。洪水过后,河水依旧有些浑浊,但在夕阳的映照下,河面铺开了一层碎金,随着微波荡漾,煞是好看。柳丝低垂,轻拂着水面,带来一丝清凉。
找一处干净的草地坐下,或者干脆就站在岸边,望着流淌的河水,便开始了他们一天中最宁静、也最期待的时光。凌霜是谈话的主导者。她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将大学里的新鲜见闻,像打开一个百宝箱一样,一件件掏出来与他分享。她讲述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老教授,讲述同学们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趣事,讲述图书馆里如饥似渴阅读的日夜,也讲述城市里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夜晚璀璨的灯火。她的语言生动活泼,眼神明亮,整个人都焕发着一种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与热情。
徐瀚飞则是一个极其专注的倾听者。他很少打断她,只是静静地坐着或站着,目光时而落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时而落在她神采飞扬的脸上。他倾听的姿态,不是敷衍,而是一种全然的投入。凌霜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不仅在听她讲述的故事,更在透过她的语言,感知着那个他曾经熟悉、如今却已遥远隔膜的世界。当他听到某个精妙的观点或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