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小小蕃国,城门叫阵(5 / 6)
女子抬头,哽咽道:“我丈夫三年前战死边关,连尸首都找不到。昨天夜里,他忽然入梦,说冷,说饿,说对不起我和孩子。他还……还让我告诉你一句话。”
阿禾心头一紧:“什么话?”
“他说:‘谢谢她记得我叫张二狗。’”
阿禾怔住,随即从怀中取出《听亡录》,翻到一页,指尖抚过那个早已录入的名字:
>**“张二狗,河北人,十七岁参军,殁于朔州保卫战,未婚。”**
她合上书,轻轻握住女子的手:“他没走远。只要还有人念他的名字,他就一直在听。”
春回北岭时,阿禾收到一封信。信无署名,纸页泛黄,像是从极远处辗转而来。打开一看,只有寥寥数字:
>**“我在西域找到了李青山的家。他妹妹抱着骨灰哭了三天。现在,她每天早上都会对着戈壁喊一声:‘哥,吃饭了。’”**
信纸角落,沾着一朵干枯的白花。
阿禾将信放在映雪的蒲团上,又取来一盏新灯,挂在殿梁,与王大山的矿灯并列。
那一夜,北斗七星再次显现,桥形依旧。但这次,桥下多了无数细小光点,如萤火流动,仿佛有看不见的脚步正沿着星河往返人间与彼岸。
招娣蹲在屋脊,望着星空,忽然笑了:“你说,以后会不会有一天,不再需要守名者了?”
阿禾仰头,轻摇铜铃。
叮……
“不会的。”她说,“只要还有离别,就会有遗忘的风险。而只要有一个人愿意记住,我们就还得走下去。”
多年后,北岭成为天下朝圣地。父母教幼儿识字,第一课便是读碑;学子赴考前,必来听亡殿静思一夜;就连皇室公主出嫁,也要先至此处敬献一盏长明灯。
而每当月圆之夜,总有旅人声称看见一位白衣盲女牵着小女孩缓步登山,身后跟着一群笑语盈盈的陌生人。他们走到听亡殿前,齐声念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化作星光,消散于风中。
有人说,那是映雪回来了。
也有人说,那是千万亡魂在替生者提醒:
**别忘了我们,也别忘了你们自己。**
阿禾活到了八十六岁。临终那日,她独自登上山顶,将铜铃系于招娣颈间,笑道:“以后,换你听名字了。”
招娣蹭了蹭她的手,忽然开口,声音稚嫩如孩童:“阿禾奶奶,天上有人在喊你。”
她抬头,看见漫天星辰缓缓排列,形成一行温柔的光字:
>**“阿禾,回家了。”**
风起,
↑返回顶部↑